新聞 國際財經

WTO上修今全球貿易成長至2.4%,警示明年僅增0.5%、外需再陷低成長

2025/10/8 08:05

【財訊快報/陳孟朔】世貿組織(WTO)週二發表最新報告,上調今年全球貿易預測,預期貨物貿易成長2.4%;但對明年轉趨審慎,並進一步下修後續展望,估計2026年貨物貿易增幅僅約0.5%,顯示外需循環恐從「溫和回升」再度轉入「低成長」軌道,結構性阻力未除。

WTO指出,關稅與地緣經貿摩擦仍對貿易形成壓力。即便先前曾暫停部分加徵措施、將衝擊延後至今年下半年,關稅成本與不確定性依舊在累積。市場普遍關注,若關稅政策在明年全面顯效,全球供應鏈、價格與訂單能見度將再受干擾。

今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貿易額年增4.9%,高於預期,主因在於三股「一次性」力量:其一,進口商為因應潛在加稅或報復性措施而提前下單,美國庫存(以美元計價)攀至紀錄高;其二,半導體、電腦、伺服器與製造設備等AI相關高交易量品項需求急升,受持續擴張的AI資本開支帶動;其三,「南南貿易」延續擴張,上半年金額年增約8%,優於全球整體的約6%。

不過,上述動能具「前置與集中」特性,難以年年複製:在庫存高企、終端需求放緩與融資成本偏高下,企業下單行為更趨保守;若關稅不確定持續,供應鏈分散雖可緩衝風險,卻也提高運營成本與庫存占用,壓抑周轉效率。

產業層面,AI資本開支仍將支撐上游半導體設備、伺服器與關鍵零組件的跨境流動,但傳統耐用品、可選消費與與利率敏感品類(如家電、家具等)恐承受更大壓力。區域上,受惠於南南貿易與供應鏈再配置的新興市場,有望在中低附加價值鏈條維持韌性,但高端製造與關鍵技術則仍受出口管制與審查影響。

市場人士表示,全球貨物貿易短線維持「低速擴張、結構分化」:政策與關稅軌跡、AI相關投資的延續性,以及庫存去化節奏將決定明年動能斜率。企業策略宜強化關稅與供應風險管理、以多市場需求對沖單一地區波動,並透過在地化與數位化物流提升交付確定性;投資端則聚焦現金流穩健、對AI資本開支具高敏感度且能轉嫁成本的標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