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AI獨角獸首現「暴雷樣本」,Robin AI瀕臨破產敲響警鐘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全球AI熱潮持續延燒之際,第一批「衝得太快」的創業公司已經開始被市場淘汰。英國法律AI獨角獸Robin AI在拿下谷歌、軟銀、淡馬錫、PayPal與劍橋大學等一線股東、今年初還躋身英國科企前十強後,不到半年便因新一輪融資流產,被掛上英國不良資產交易平台,瀕臨破產邊緣,成為AI賽道殘酷出清的典型案例之一。
Robin AI成立於2019年,主打「法律AI copilot」,切入合同審查、條款比對與長文本分析等高耗時場景,被視為大型語言模型最有機會率先改寫的垂直行業之一。公司創始人結合「頂尖律師+AI研究員」背景,早早與Anthropic合作,把Claude大模型整合進產品,幾乎與獲OpenAI力捧的Harvey AI並列為法律AI賽道「雙子星」。短短數年即連續完成多輪募資,在世界500強中拿下十多家客戶,客戶名單橫跨銀行、藥企、消費品與專業服務機構。
然而,Robin AI真正被資本「棄療」,始於2025年啟動的C輪融資遲遲無法落地。今年10月,有媒體發現公司出現在英國一個專門交易資不抵債企業與不良資產的網站上,實質是嘗試在正式破產前尋求「賣身」與急救資金。先前公司已默默裁員,從年初約兩百人縮減到約一百人,再宣布進一步裁員,顯示現金流壓力已難以為繼。
從數字看,Robin AI並非沒有成長:2024年收入倍增,美國市場收入更被指成長六倍,但在投資人眼中,仍「未達到AI級別的增長」。在高估值、高預期的AI敘事下,許多機構願意為AI公司支付50至100倍年經常性收入(ARR)的估值,前提是每年必須維持3到5倍的高速成長,且毛利率能逼近八成。對照這套「AI估值公式」,Robin AI的增速與盈利結構顯然不達標,營收無法覆蓋因重人力模式帶來的高成本,虧損反而持續擴大。
更致命的是其商業模式被貼上「不夠AI」標籤。為了讓保守的法律產業放心採用,Robin AI走上「SaaS+服務」重模式路線,在內部大量僱用合格律師、並在印度搭建外包團隊,對AI輸出的合同審查結果逐一覆核,打出「lawyer in the loop」的品質保證。短期看,這換來多家國際大客戶的信任;長期看,卻讓公司變成既不像高毛利、可線性擴張的純AI SaaS,也不像可穩健收費的傳統法律外包機構:人力密集、毛利不高、擴張依賴持續增員,一旦資本市場風向轉變,就很難自我造血。
與Robin AI命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賽道上其他玩家仍在「瘋狂加速」。獲OpenAI支持的Harvey AI今年10月剛完成1.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估值躍升至約80億美元,短短一年內連續多輪增資,年經常性收入據稱已達數千萬美元等級。瑞典法律AI新創Legora則在10月底拿下1.5億美元C輪,估值約18億美元,兩年內躋身「獨角獸俱樂部」,成為歐洲法律AI新星。
更廣泛的數據也顯示,AI泡沫並未「整體破滅」,而是進入高度分化階段。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生成式AI創投資金已超越2024年全年,且是2023年的逾兩倍;另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生成式AI募資金額已逼近500億美元,AI相關基金與專案持續吸金。
在法律AI之外,程式設計、會計、醫療與各類Agent產品也遍地開花,單在中國,2025年前三季就有逾七百家AI公司拿到融資,金額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Agent被視為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
但熱鬧的另一面,是估值與成長預期的殘酷「對賭」。在目前的AI敘事中,100%年收入成長已不被視為亮點,而更像是一種「不及格」的結果;稍有放緩,就可能像Robin AI一樣被貼上「不再是AI故事」的標籤。近期歐美股市中,多家自稱業績「超預期」的AI概念股在財報後股價反而重挫,也反映投資人正在重新校正對AI成長的容忍度。對AI創業公司而言,未來的選擇愈來愈像一道二選一題──要麼維持接近指數級的高成長,要麼就可能在資本退潮時,被迅速從「獨角獸」打回「棄子」,而中間地帶正急速縮小。
相關新聞
-
2025/11/24 09:27
美司法部起訴4人走私輝達A100晶片,晶片安全法案壓力升溫
-
2025/11/24 09:26
拜耳實驗性預防中風藥三期臨床達標,有望改寫復發中風治療版圖
-
2025/11/24 09:11
貝森特稱停擺衝擊有限,美經濟無衰退風險、明年「擴張+通膨溫和」
-
2025/11/24 09:05
中日關係持續緊張,多家中國郵輪改道避開日本直航韓國
-
2025/11/24 08:51
谷歌廣告壟斷案加壓,AdX拆分或重塑數位廣告格局
-
2025/11/24 08:47
MSTR估值跌破資產淨值風險升高,MSCI成分股審查牽動賣壓與行情
-
2025/11/24 08:30
亞馬遜砸30億美元建AI數據中心,裁撤逾1800名工程師
-
2025/11/24 07:59
美股期權行情預警今年升浪將畫下休止符
-
2025/11/24 07:57
白宮暫停推進AI行政命令,州法監管攻防再起
-
2025/11/24 07:57
AI耗電潮改寫能源版圖,美數據中心自建電廠增,德州天然氣成新戰場
-
2025/11/24 07:55
川普聯手紐約市長當選人曼達尼,要求公用事業Con Edison降電費
-
2025/11/24 07:51
阿克曼示警,加密貨幣震盪外溢,房利美、房地美成被迫拋售標的
-
2025/11/24 07:48
甲骨文股價大幅回落,艾里森身家蒸發1,300億美元,退居全球第三
-
2025/11/24 07:44
SpaceX升級版「星艦V3」首枚助推器測試失敗,登月時程恐添變數
-
2025/11/24 07:42
美銀統計顯示,美科技股今年淨流入可望創750億美元新高
-
2025/11/24 07:42
中礦傳下令鋼廠停買必和必拓「金寶粉」,中澳鐵礦談判角力升級
-
2025/11/24 07:40
全球股市基金連九週吸金,醫療股獲史上最大買盤,科技與歐股遭調節
-
2025/11/24 07:39
美股基金連五週吸金,大型股獨攬買盤、小型股僅見試探性回補
-
2025/11/24 07:34
女股神睽違逾3個月再加碼輝達,AI龍頭回檔逆勢承接
-
2025/11/24 07:34
川普政府傳鬆綁對中國AI晶片禁令,輝達H200出口審查進入關鍵期
-
2025/11/24 07:26
谷歌、微軟前後夾擊,OpenAI生成式AI一哥地位動搖
-
2025/11/24 07:17
拉加德示警關稅與保護主義風險,籲歐盟拆內部高牆對沖美國加稅衝擊
-
2025/11/24 07:17
日圓重貶、長債殖利率飆高,「拋售日本」風聲再起,敲響財政警鐘
-
2025/11/24 07:13
達拉斯聯儲總裁洛根再度按煞車鍵,示警12月貿然降息恐引發金融震盪
-
2025/11/24 07:12
Fed副主席傑佛森稱AI熱潮不等同網路泡沫,但槓桿若攀升風險恐放大
-
2025/11/24 07:11
Fed理事米蘭釋出妥協訊號,12月小降息呼聲再升溫
-
2025/11/24 07:09
紐約聯儲總裁威廉斯釋放12月降息強烈訊號,關鍵時點穩住美股情緒
-
2025/11/24 07:08
通膨後遺症壓頂,美國Q3中產族群對財務前景悲觀情緒升溫
-
2025/11/24 07:08
高學歷難倖免,美25%失業者擁大學文憑,AI裁員陰影蔓延白領市場
-
2025/11/24 07:06
標普全球11月綜合產出指數初值微升至54.8,服務業指數創四個月新高
-
2025/11/24 07:05
美政府停擺拖累通膨數據,7兆美元TIPS市場動用後備機制
-
2025/11/24 07:05
美10月CPI開天窗,勞工統計局稱,11月物價報告延至12月18日補發
-
2025/11/24 07:05
川普下最後通牒、設11/27限期,要求烏克蘭接受「28點和平計畫」
-
2025/11/24 07:05
美國8月批發庫存終值持平,年增1.1%優於初估
-
2025/11/24 07:04
委內瑞拉局勢升溫,FAA發警示,多家國際航空暫停加拉加斯航班
-
2025/11/24 07:04
川普政府升高對委內瑞拉施壓,美軍行動「新階段」劍指馬杜羅
-
2025/11/24 07:04
IMF卡茨下月初訪華,參與中國第四條款年度「體檢」
-
2025/11/24 07:04
川普家族押注比特幣礦企,比特大陸遭美國「紅夕行動」國安調查
-
2025/11/24 07:02
美國密西根大學11月消費信心指數降至51,逼近歷史低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