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美政府停擺拖累通膨數據,7兆美元TIPS市場動用後備機制

2025/11/24 07:05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史上最長一波政府停擺(43天)餘波未了,在勞工統計局(BLS)宣布取消發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規模約7兆美元、與通膨掛鉤的通膨保值公債(TIPS)與通膨衍生品市場,將首度啟動寫入合約與法規多年的「後備機制」,以填補官方通膨數據斷檔所留下的空白。這不僅提高資產定價與結算複雜度,也放大市場對後續通膨路徑與利率決策的不確定感。

勞工統計局表示,由於10月1日至11月12日期間政府停擺,調查人員無法在全美線下蒐集約8萬種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資訊,且停擺結束後也難以完整追溯補齊,決定取消發布10月CPI與10月失業率報告。該機構強調,11月CPI將延至12月18日公布,並在可行情況下納入可取得的10月非調查類價格數據;但對於10月數據缺失的細項,無法提供完整的月率變動。這意味著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12月9日至10日召開議息會議時,手上最新的官方通膨讀值仍停留在9月,部分官員已把「通膨數據缺席」視為暫停進一步降息的理由之一。

在技術層面,10月CPI缺口將直接觸發TIPS與通膨掉期兩大市場各自獨立的後備公式。對TIPS而言,每月CPI數值是推算每日指數比率、進而計算應計利息與買賣雙方支付金額的基礎;原本10月CPI將用於推算今年12月2日至2026年1月1日期間的指數水準。在沒有官方數據下,相關規定要求改用「最近一次可得CPI的12個月變動」構造一個合成指數,本例即採用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的年增率。相比之下,標準通膨掉期依循國際掉期與衍生品協會(ISDA)的規則,如未與特定債券掛鉤,則以2025年9月同比變動套用在2024年10月的CPI水準。兩套算法導致10月「假想指數」出現細微落差,估算顯示,TIPS後備機制對應的CPI水準約為325.604,而通膨掉期的後備值約為325.174。

市場人士指出,2026年1月到期的TIPS近週明顯跑贏通膨掉期,反映投資人提早為TIPS後備機制可能帶來的定價優勢布局。由於本輪停擺下,非農就業與CPI兩項關鍵數據先後「缺席」,而美國通膨雖自2022年高峰回落,仍高於聯準會(Fed)2%目標,加上今年已兩度降息後決策官員對是否續降出現分歧,通膨讀值的重要性進一步放大。

分析師指出,CPI數據斷層迫使投資人與決策者更依賴高頻指標與市場預期訊號,7兆美元通膨掛鉤資產首次動用後備機制,既是技術調整,也是對「數據缺席時代」風險重新定價的開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