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川普擬禁中國食用油進口,以報復不買美豆,農產品與物價鏈承壓

2025/10/15 07:49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二再度放話,考慮對來自中國的食用油實施禁運,理由是北京自5月以來未採購美國大豆、對美農戶造成打擊。川普強調美方「可自給」食用油,若啟動禁運,將作為對中國「不買美豆」的報復手段。

川普指出,2024年中國廢棄食用油出口創新高,美國買盤占比逾四成;若封殺進口,美國食用油供應結構勢必重排,回流至本土油籽壓榨與替代油源(如菜籽油、葵花油、棕櫚油)的需求彈性將受市場檢驗。同時,進口端的缺口可能推升美方現貨與期貨基差波動。

市場焦點回到大豆上,中國是美豆傳統最大買家,2024年進口約2,700萬噸、價值近128億美元;若中國在11月中旬前未回流採購,美方對華訂單恐流失達千萬噸級別。在此脈絡下,華府以「食用油禁運」施壓,意在迫使貿易談判回到桌面,但短線更可能加劇雙方在農產品上的策略拉鋸。

供應鏈層面,若美國限制中國食用油進口,貿易流向將重劃,美國需以本土壓榨或轉向他國貨源填補終端食用與工業用油;中國方面則可能調整油脂配方、擴大來自東南亞與南美的替代供應。對航運與倉儲來說,航線與庫容分配也需重新配置,帶動運價與週轉天數的結構性波動。

物價與通膨角度,食用油屬居民消費「高頻且敏感」品項,禁運威脅將先反映在風險溢價與替代成本上,對餐飲、加工食品、包材與物流形成輸入性壓力。若同時疊加關稅調整與匯率波動,美國與中國的食品類通膨都可能階段性抬頭,企業利潤與終端售價的再分配將成關鍵變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