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保衛戰升級!華府由「補助」改「持股」,從稀土到晶片全面卡位

2025/10/7 07:33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正把關鍵供應鏈政策由傳統補助轉向直接持股,目標直指稀土、鋰礦與先進晶片製造等戰略節點,藉由成為股東來強化議價權與監督力,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外電引述市場消息指出,華府評估入股Critical Metals,持股約8%,以卡位格陵蘭Tanbreez稀土專案的長期產能;該專案被視為全球量體最大的稀土新供給之一。同步在美國本土,MP Materials據悉已納入政府戰略投資版圖,持股約15%,著眼補齊從礦到磁體的關鍵斷點,強化永磁材料的供應安全。

在鋰資源方面,Lithium Americas獲政策資本導入,傳出美方持有其母公司約5%權益,並參與與通用汽車合作的Thacker Pass合資計畫約5%股份;該案定位為電動車與電子產品電池鏈的關鍵上游,旨在為北美市場建立穩定鋰鹽供應。

另有跡象顯示,USA Rare Earth與美方溝通密切,規劃以德州礦場搭配奧克拉荷馬磁體廠,形成稀土「採礦-分離-磁體製造」一條龍布局;若量產時程與政策投資同頻推進,將有助美國本土化比重再上層樓。

半導體方面,市場傳出英特爾獲美方以現金入股的歷史性安排,持股比重約9.9%,資金用途以支撐先進製造與本土擴產為核心,標誌晶片政策由「發補助」升級為「坐股東」,與上游礦產的股權介入形成前後呼應。

市場人士表示,華府以「戰略投資人」身分直插供應鏈中樞,一方面可降低專案融資成本、提高產能釋放確定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改寫全球定價與貿易格局,促使關鍵資源與高階製造的風險溢價重新評估。對資本市場而言,政策資本的「長錨效應」可望成為估值底部的重要支撐,但相關個股亦將隨政策節奏與執行進度而加劇波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