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中國對外放款結構轉變,逾七成資金流向富裕國,美國成最大債務國

2025/11/18 15:56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中國對外放款版圖出現結構性變化,最新研究顯示,美國已成為中國官方融資的全球最大單一接受國,累計獲得逾2,000億美元資金,而整體貸款中超過七成流向中高收入與高收入經濟體,傳統「只借錢給開發中國家」的印象正被改寫。

研究機構AidData統計,自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透過各類貸款與贈款向全球約200個國家提供合共約2.2兆美元資金,規模較外界過往估算高出兩至四倍,並確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官方債權國。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僅約12%資金流向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較2000年的88%占比大幅下滑,反映「全球南方」基建輸出正明顯降溫。

報告指出,逾四分之三的中國對外放款如今投向中高收入與高收入經濟體,重點鎖定關鍵基礎設施、關鍵礦產與高科技資產,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與潔淨能源等領域。以美國為例,累計獲得超過2,000億美元官方部門信貸,涉及近2,500個項目,中資機構出現在美國各州與多個產業,資金涵蓋德州與路易斯安那的液化天然氣設施、維吉尼亞州數據中心、紐約與洛杉磯機場航站擴建工程,以及天然氣與石油輸送管線等。

歐洲亦是中國資金布局重心之一。報告顯示,英國累計獲得約600億美元融資,歐盟整體則約1,610億美元。除傳統基建與能源項目外,中資還透過信貸安排支援多家跨國企業與高科技公司,部分專案與高端製造、電動車產業鏈及數位基礎建設密切相關。

AidData分析指出,隨著「一帶一路」早期以大型基建貸款支援新興與低收入國家的模式面臨債務壓力與政治爭議,北京近年明顯降低對「全球南方」的基建融資權重,轉而加碼向富裕國家提供與戰略資源、關鍵技術與核心交通樞紐掛鉤的專案資金,與此同時,部分西方主導的金融機構也選擇與中國國有債權人合作,凸顯全球資本與地緣政治在新供應鏈格局下的重新洗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