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全球主權基金規模逼近13.7兆美元,挪威稱王、亞洲與中東分進合擊

2025/10/3 15:11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引述最新統計顯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SWF)資產規模已逼近13.7兆美元,前十大基金合計占比逾七成,資本版圖呈現「挪威領先群雄、亞洲與中東分進合擊」的格局。

挪威政府全球退休基金以約1.74兆美元穩居冠軍,由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隸屬挪威央行)負責操作,長年把北海油氣收益轉化為全球股票與資產部位,並依循嚴格的道德投資準則,排除菸草與高污染標的,成為永續投資的指標性機構。

亞洲與中東的量能則快速坐大。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投資公司資產規模分別約1.33兆與1.09兆美元,合計逾2.4兆美元,前者側重全球金融核心資產配置,後者以外匯儲備保值與匯率穩定為首務,功能定位各異而互補。

中東方面,阿布達比投資局(約1.06兆美元)與科威特投資局(約1.03兆美元)分列前五,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IF)資產約9,300億美元,擴張動能強勁,透過科技、運動與全球基建投資支撐「2030願景」的經濟多元化轉型。

非資源依賴型經濟體亦加速崛起。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約8,008億美元進入前十,憑藉外匯資產長期布局全球不動產與私募股權,抗震性突出。印尼國家投資管理局資產約6,000億美元,雖成立較晚,已聚焦基礎建設與數位經濟並吸引外資參與。卡達投資局(QIA)約5,260億美元,同在領先集團之列;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資組合以約5,143億美元擠身前十,在維護港元匯率制度的同時,扮演全球市場的流動性調節器。

整體觀察,前十大主權基金中,亞洲占5席、中東占4席、歐洲僅挪威入榜但獨佔鰲頭。投向上,挪威強調治理與永續,中東以轉型與多元化為軸心,亞洲則兼顧安全與成長。隨著中國兩大基金持續擴容,以及PIF等中東資本加速前行,主權基金正從「國家財富保管箱」升級為全球經濟治理的核心行動者。未來十年,在AI、能源轉型、半導體與基礎建設等重點領域,這筆高達13.7兆美元的耐心資本,有望深刻重塑產業結構與地緣經濟版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