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OPEC+增產、中國囤油與地緣風險交織,油市前景難測

2025/10/3 08:05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專欄指出,2025年原油市場的走勢,主要受三大因素交織影響: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盟友(OPEC+)逐步解除減產協議、中國進口與儲油策略,以及地緣政治緊張。這三者本身都高度難以預測,疊加之下讓未來數季的油市前景更添迷霧。

首先,OPEC+自今年4月起逐步放鬆減產,原本規劃到10月將釋出日均約220萬桶的增產配額。不過實際進入市場的供應量僅達標的七成,仍有約50萬桶/日(占全球需求0.5%)未真正釋出,導致市場反應與預期相反,呈現偏多效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本週末會議可能再度宣布增產,市場仍將觀望這些額外供應能否落地。

其次,中國的進口與戰略儲油動態也影響價格走勢。今年以來,中國平均每日囤油量估計達50萬桶,吸收部分過剩供應,支撐布蘭特油價維持在65至70美元區間。但中國未公開儲油數據,進退節奏難以捉摸。9月進口量下滑至1,083萬桶/日,為2月以來最低,顯示中國可能在油價上升時轉向動用庫存。

第三,地緣政治風險仍是最大的不確定來源。以色列與伊朗6月爆發短暫衝突,觸發油價急升,而烏克蘭對俄羅斯煉油廠的攻擊,可能削減成品油出口卻增加原油外銷,導致煉油利潤走揚。此外,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也持續為能源市場增添變數。

專家指出,這三股力量往往彼此牽制,例如OPEC+增產理應利空,但若中國擴大囤油或地緣風險升高,反而推升油價。這種矛盾使得市場對未來兩至三季走勢分歧極大。

富查伊拉能源論壇上,多數業內人士承認,預測現階段油市比以往更像「盲人摸象」,一方面擔憂供給過剩,另一方面又戒慎恐懼地緊盯突發的地緣政治事件。

總體而言,油市短線可能持續在供需矛盾與地緣風險之間拉扯。分析師提醒,這種高不確定性的格局將導致價格波動放大,投資人必須更加依賴即時數據與政策信號來調整操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