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私募市場面臨景氣循環大考,亞洲退出仍偏緊、印度成少數亮點

2025/10/3 15:01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在新加坡舉行的2025年米爾肯亞洲峰會(Milken Asia Summit 2025)上,兩位大型機構高層警告,私募股權與私募信貸的繁榮將迎來「現實檢驗」:信貸循環尚未真正下行測試,亞洲公開市場的退出管道脆弱使風險放大。

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Michael Goosay指出,過去十年資金大舉湧入私募資產,風險從公開市場「外移」至私募資產負債表,但缺乏景氣反轉驗證;一旦經濟轉弱,風險較高的借款人恐首先出問題。

私募版圖在亞太擴張迅速,顧問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收購額達1380億美元、居十年來次高;Preqin統計,截至2023年9月,亞太私募信貸AUM逾930億美元,較2014年成長逾六倍。但資金氾濫也擠壓了公開市場流動性與定價功能。

新加坡主權基金GIC顧問Jeffrey Jaensubhakij則點出退出瓶頸,除印度外,多數亞洲公開市場估值與流動性窗口不穩定,使私募退出困難。他看好日本(公司治理加值)與韓國(改革推進)的資本市場改善,有望修復IPO/賣盤通道、帶動私募正向循環。

整體來看,私募估值韌性vs.出口受限的矛盾加劇,在高利率、增長放緩與再定價壓力下,投資人需更關注槓桿水位、契約保障(covenants)、到期牆與產業分散;地區配置上,印度仍是少數具估值/流動性雙優勢的市場,而日本、韓國的制度紅利若落地,或成下一波退出改善的關鍵支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