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白宮期中選舉前加速「以關稅換投資」策略,鎖定藥品、AI與能源等

2025/10/3 14:46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白宮正推動涵蓋20至30個關鍵產業的一攬子交易,在期中選舉前爭取密集宣布「政績」。作法包括以關稅減免、監管放寬、長約保價甚至政府持股交換企業讓產能與投資回流美國,領域橫跨製藥、半導體、AI、量子、關鍵礦產、造船、能源與電池等。

在製藥方面,白宮幕僚(含幕僚長Susie Wiles)與部會高層幾乎每日致電藥廠高管,據悉曾要求禮來(Eli Lilly)提高胰島素產量,輝瑞(Pfizer)增加暢銷癌藥Ibrance與降膽固醇藥Lipitor供應,並鼓勵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考慮將總部遷入美國。週二川普並宣布,與輝瑞達成降藥價換關稅寬免的協議,強調美國不再「補貼」海外醫療成本。

白宮採取所謂「全政府(whole-of-government)」路線,核心目標是降低對中國依賴、強化關鍵供應鏈、擴大美國製造、並為國庫創造收益。談判節奏快速,且重視宣布場景必須在白宮。有藥企未讓總統出席自家投資發布,據報即遭致電詢問原因。

為強化財務火力,政府擬讓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扮演樞紐角色:一份6月送交國會的提案將把DFC融資額度自600億美元擴至2,500億美元,並設立股權基金支援基建、能源、關鍵與稀土礦物及供應鏈專案;同時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主導的投資加速器承接產業投資(據稱日方在雙邊協議中提供的5,500億美元將成為種子金)。相關授權仍待國會拍板,DFC新任局長提名人Ben Black亦待參院確認。

交易結構正逐步成形。國防部以冷戰時期《國防生產法》入股MP Materials 15%,並為未來美方採購設定地板價、爭取Apple簽下5億美元長約,被視為後續模板之一;商務部則把英特爾的CHIPS補助「轉股」為10%股權,對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案還取得「黃金股」;能源部對Lithium Americas的貸款則傳出搭配5%到10%持股的討論。家安全委員會中負責強化供應鏈的辦公室領導人David Copley與副防長Steve Feinberg分別領銜一般產業與軍工談判。

此舉被部分學者與市場人士形容為「國家資本主義式」干預,與傳統自由市場理念相悖;企業也憂心政府「要求吃10%股權」的談判風格、以及政策可能隨政權更迭而「三年後反轉」。但政府內部強調,入股與保價是務實風險分攤工具,可去風險、確保納稅人價值並重建美國製造。

路透報導內容提到,財金圈人事大舉進場:商務部長Lutnick被視為「首席交易員」,摩根士丹利(大摩)科技銀行家格萊姆斯(Michael Grimes)與名律所前合夥人夏皮洛(David Shapiro)加入操盤;摩根大通銀行(小摩)稱自7月MP案後已接到逾100場企業諮詢並多次赴華府對接。未來數週投資加速器還將延攬更多華爾街資深談判手,為期中選前的密集官宣鋪路。

分析師們表示,白宮以關稅/監管籌碼+政府資本加速「換產能、換投資、換供應鏈安全」的交易型產業政策,規模與速度均罕見。市場後續需關注三件事:(1)DFC擴權與預算能否過關;(2)投資加速器實際簽約進度與條件;(3)企業端對政府持股與保價機制的接受度。這些因素將決定政策能否在2026年期中選前轉化為可見的新增產能與就業數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