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莫迪推動8年來最大稅改,10月起調降GST減輕民生壓力但加劇財政負擔

2025/8/18 08:38

【財訊快報/陳孟朔】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週末宣布自201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計畫自10月起調降商品與服務稅(GST),涵蓋日用品、電子產品及多數消費品,預料將刺激消費並改善股市信心,但同時也將令政府稅收大幅縮水,加劇財政壓力。外界認為,此舉不僅是回應美國總統川普對印度加徵高達50%關稅的挑戰,也具有明顯的國內政治考量。

根據新方案,印度將全面取消28%的最高稅率,並將原本適用12%稅率的大部分商品下調至5%,涵蓋家電、包裝食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這項調整將直接讓三星、LG電子、雀巢等跨國企業受惠,並降低民生支出壓力。過去一年,複雜的稅率設計曾引發批評,例如焦糖爆米花課稅18%,鹽味爆米花卻僅為5%,被視為制度混亂的象徵。

不過,稅改代價不小。根據政府數據,28%與12%兩個稅率級距合計貢獻年度約2,500億美元GST稅收的16%。IDFC First Bank估算,稅改將使印度年度財政減收約200億美元,但未來12個月GDP成長將因此提高0.6個百分點。莫迪政府則表示,中央與各邦政府仍有空間彌補稅收缺口,並計劃於今年底終止「補償附加稅」(compensation cess)制度,以簡化稅收架構。

政治層面上,稅改恰逢11月比哈爾邦地方選舉。分析人士指出,削減GST比降個人所得稅更具影響力,因為只有3%至4%的印度人繳納所得稅,而GST則影響所有消費者。觀察人士認為,莫迪此舉除回應因美國關稅引發的壓力外,也有助於在就業形勢不佳的背景下,爭取選民支持。新德里智庫學者Kidwai指出,「這將帶來政治紅利,尤其是股市表現已成為政治的重要指標。」

市場反應亦相對正面。分析師認為,關稅壓力下的稅改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企業與零售投資人,為近期疲弱的股市注入信心。莫迪所屬的人民黨(BJP)更透過社交媒體強調,這將成為「排燈節送給全民的光明禮物」。

與此同時,美印貿易談判陷入停滯。原定8月25日至29日的美國貿易代表訪印行程已被取消,雙方未能就農業市場開放與俄油採購達成共識。川普政府自7月底起連番加徵關稅,使印度對美出口超過一半的商品遭受衝擊。莫迪在獨立日演說中再度呼籲國民支持「印度製造」,並呼籲抵制美國產品,顯示雙邊摩擦已擴大至經濟與民意層面。

市場人士表示,稅改有望在短期內刺激內需、改善股市氣氛,並鞏固莫迪的政治形象,但長期來看,如何在面對稅收缺口的同時維持4.4%的財政赤字目標,將成為最大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