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電力設備超級週期才要開始!小摩點名中企有機會攻進美國市場

2025/11/20 11:44

【財訊快報/陳孟朔】摩根大通銀行(小摩)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在AI帶動的用電需求起飛下,全球電力設備產業已連續三年跑贏大盤,但整體仍處於牛市「早期至中期」階段,電力設備超級週期遠未結束。以大型電力變壓器與開關設備為代表的龍頭廠商,目前手上訂單積壓金額已達年營收的2.5至2.8倍,獲利可見度直指2027至2028年。

報告估算,全球AI數據中心裝置容量將自2023年的117GW,攀升至2028年的約242GW,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7%。其中,美國數據中心容量預估自2024年的42GW,成長至2030年的100GW,帶動美國公用事業在2025至2029年間投入約1.1兆美元,用於發電與電網升級,僅2025年公用事業資本支出就上看2,080億美元,年增約17%。摩根大通直言,資料中心用電將成為未來數年的關鍵瓶頸。

不過,供給端卻明顯「跟不上節奏」。大型變壓器交期已拉長至2至3年,開關櫃超過1至2年,燃氣渦輪機甚至需3至4年。美國高壓輸電線路新建進度也嚴重落後:近年每年新增不足700英里,遠低於2013年約4,000英里的水準,更遠不及未來每年5,000英里的需求目標。摩根大通估計,目前美國電網逾三分之一設備服役超過30年,但真正「汰舊換新」只占總需求約20至25%,顯示電網升級潮尚未全面啟動,一旦更替需求加速釋放,設備短缺只會雪上加霜。

在這種結構性缺口下,電力設備製造商的議價能力大幅提升。小摩統計,自2021年以來相關產品報價已累漲超過60%,且沒有放緩跡象。即便部分廠商宣布擴產,仍受制於熟練工人與原物料的供應瓶頸,推估美國本土新增產能頂多只能覆蓋每年約20至30%的需求增量,供應鏈「長期緊繃」恐成常態。

小摩強調,從投資角度來看,電力設備類股評價方式應從短期本益比,轉向錨定2027年前後的獲利能力。目前龍頭廠商訂單能見度已鎖定未來2.5至2.8年,即便股價年初以來漲幅可觀,市場仍可能低估其長週期成長與盈利彈性。

報告並點名,隨著美國本土產能出現明顯缺口,具備成本優勢與交付能力的亞洲與中國廠商,包括思源電氣等,有機會進一步切入已開發市場,分食高毛利訂單,「中企突破美國市場」被視為目前股價尚未完全反映的潛在上行動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