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美最高院12/8開庭辯論川普解任FTC委員案合法性

2025/10/20 07:30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將於12月8日就「總統是否可任意解任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委員」舉行辯論,案件核心直指總統對國會設計為「獨立」之監管機構的人事控制邊界。法院先前已同意在訴訟進行期間,允許川普解任民主黨籍委員史洛特(Rebecca Slaughter),使此案的重要性與敏感度再升級。

現行聯邦法規定,總統對FTC委員僅能因「效率低落、失職或不當行為」等具體事由予以免職,而不得僅因政策歧見動刀。下級法院先後以1935年的「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判例為依據,認為FTC等獨立機構享有人事保障,並一度裁准暫停解任;最高法院此番受理並排期辯論,等同把近90年的憲政慣例置於聚光燈下。

一旦最高法院鬆動或推翻上述判例,影響恐不限於FTC,其他具「僅得因事由免職」條款的獨立機構(如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與公務員制度保護委員會)的委員任期保障都可能被改寫,總統對「獨立監管—行政權」的權力平衡也將被重估。保守派6比3占多數的現況,令市場與法律界普遍預期此案可能成為行政權擴張的重要里程碑。

政治脈絡上,川普今年3月動作引發黨派角力與反壟斷倡議者關切,質疑白宮意在移除機構內部對大型企業強力監管的「少數派阻力」。最高法院9月已在不中止訴訟的前提下,允許白宮先行解任相關委員,等於先給行政部門更大裁量空間,終局將視12月辯論後的正式判決而定。

市場人士表示,若總統對獨立機構的人事掌控顯著擴大,監管政策的連續性與可預期性恐隨政黨輪替更頻繁擺盪,企業在併購審查、反托拉斯、消費者保護與資料隱私等議題上,需更高的合規冗餘與情境規畫,以因應監管路徑可能出現的「行政化轉向」。判決結果預計在庭辯後數月出爐,勢將成為2026年前美國監管生態與行政法格局的關鍵變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