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中國稀土鬆綁並撤銷對美晶片調查,半導體、磁材與供應鏈風險驟降

2025/11/3 07:21

【財訊快報/陳孟朔】繼上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美中兩國領袖睽違六年再次會晤後,中國逐漸釋出姿態放軟的訊息。外電報導,中國將暫停對部分稀土等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並停止對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企業的相關調查,市場視為中美技術鏈「軟著陸」的重要訊號。消息一出,風險偏好回溫,科技權值與原物料下游同步受惠,離岸人民幣與新興亞幣走勢亦有望獲得支撐,資金輪動焦點轉向半導體設備、材料與高性能運算供應鏈。

市場人士提到,稀土(含永磁材料上游)、鎵、鍺與石墨等品項的出口限制暫緩,可望打通先前卡點的許可與報關流程,降低跨區供應的不確定性。就產業鏈傳導而言,電動車驅動馬達所需的釹鐵硼磁體、5G射頻與散熱材料、以及高效能伺服器關鍵零組件,短期面臨的成本與交期風險明顯下降,有利庫存水位重整與拉貨節奏回歸常態。

監管風險降溫同樣擴散至美系晶片廠與其亞洲夥伴;隨著對美國晶片公司的調查喊停,過去因法遵與審查帶來的「灰色時差」縮短,資料中心GPU、CPU、網通晶片與高速互連(CPO/光模組)等供應鏈協調成本可望下修。台灣族群中,先進封裝、散熱、板卡、記憶體模組與伺服器代工,將優先受惠於訂單能見度改善與議價不確定性下降。

有分析師指出,稀土與石墨管制鬆動,對應上游報價的風險溢價有回吐壓力,但由於需求端(AI伺服器、EV)仍偏強,價格走勢將更多取決於實際出貨與庫存去化節奏;同時,供應鏈中游因原料供給穩定而提升排產可預測性,有利EPS波動收斂,科技股風險溢價理論上可小幅壓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