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美擬對進口電子設備晶片數量課稅,台積電恐成箭靶,或衝擊科技股

2025/9/30 08:26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川普政府繼日前宣布對品牌或專利藥徵收100%關稅、對卡車課徵25%關稅後,再傳出考慮依照進口電子設備所含晶片數量徵稅。路透引述三名知情人士報導,商務部正研擬方案,對進口設備中晶片部分課徵25%的稅率,對來自日本與歐盟的產品則可能定為15%,目前僅屬初步討論。

該計劃若實施,將涵蓋從牙刷到筆記型電腦等消費電子,顯示川普政府試圖透過關稅全面施壓,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白宮發言人德賽強調,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半導體,相關產品對國家與經濟安全至關重要。

知情人士透露,商務部曾考慮讓企業依據在美投資額度取得一比一的豁免,條件是將一半產能轉回美國,但目前細節未定。

《華爾街日報》先前也報導過此類方案。不過白宮態度偏向強硬,對「豁免」並不買單。

市場人士憂心,若按晶片數量課稅,將直接衝擊蘋果、戴爾等依賴台積電、三星電子供應鏈的品牌廠。台積電及三星電子作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勢必成為關稅政策間接受害者。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此舉可能加速消費電子漲價,尤其筆電、手機、智能家居等高度依賴半導體的產品,短期恐推高美國通膨,抵銷Fed近期降息的部分寬鬆效果。高盛則提醒,美國企業面臨的進口成本上升,將導致科技股利潤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壓抑投資意願。

瑞銀分析師則表示,關稅威脅對供應鏈形成「雙重打擊」:一方面推高終端產品價格,另一方面增加企業轉移產能的成本。對台灣、韓國與歐日供應商而言,可能加速生產外移壓力,但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供應鏈斷鏈風險上升。

整體而言,分析師普遍認為,此政策若付諸實行,將增加美國內部製造誘因,但代價是短期內消費者價格走高、供應鏈成本攀升,美股科技類股或將首當其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