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美股

美股歷經驚魂一週,AI與加密貨幣雙殺引爆高槓桿斬倉

2025/11/24 08:30

【財訊快報/陳孟朔】AI泡沫疑慮、經濟放緩擔憂與年底獲利了結壓力交錯發酵,美股21日這一週出現數月來最劇烈震盪,科技股為主的那指11月已回吐逾6%,創4月以來最大「週線連三黑」紀錄,華爾街情緒明顯轉向謹慎。

指數表現上,標普500週線跌1.95%,即便週五出現止瀉反彈,11月以來累計跌幅仍在3.5%左右;那指11月跌幅已超過6%,過去三週連續走弱,投資人開始擔心「好消息不再推升股價」是否意味AI相關資產估值進入重定價階段。動能股成為首當其衝的壓力出口,券商羅賓漢(Robinhood)11月市值蒸發約四分之一,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重挫約三成,大數據業者Palantir也跌逾兩成,高貝塔動能組合單週回檔近15%,寫下2022年以來最差表現一週。

壓力集中在重倉AI主題的資金。追蹤AI概念的主題ETF 11月大約下跌一成,鎖定科技「七巨頭」的相關產品自10月底以來也回落約6%至7%。市場人士指出,今年來大量資金擁擠進駐少數AI與雲端龍頭,導致估值與倉位同時偏高,一旦個股或產業訊號略有不及預期,調整幅度容易被槓桿與程式交易放大。

輝達第三季財報成為情緒轉折點。結果公布當晚,各項數據與對未來需求展望皆優於市場預期,盤後一度帶動股價與期指上攻,但隔日開盤短暫大漲後即急轉直下,由漲約5%倒跌逾3%,單日高低點震盪達7個百分點,並拖累標普500當天大跌約3%。交易員形容,「真正的好消息換不到股價上漲,通常不是好兆頭」,不少對沖基金被迫在盤中調整期權與現貨部位,市場避險情緒短線升溫。

在利率高企與金融條件收緊的環境下,私募信貸與高槓桿企業也被拉入聚光燈。一些企業在低利率時期以2%到3%的利率舉債,槓桿倍數高達現金流7倍,如今再融資成本卻已來到8%到10%,信用風險抬頭引發市場對「慢性違約潮」的想像。與此同時,加密資產延續跌勢,比特幣從10月初約12.6萬美元高位回落逾三成,盤中一度失守8萬美元關口,市場傳出加密部位被強制平倉,連帶觸發部分成長股與金融股的減碼拋售。

監管數據顯示,美股融資餘額在10月底已升至約1.1兆美元歷史高檔,槓桿型股票基金資產也逼近1990年代有紀錄以來新高。衍生品市場專業人士指出,今年同時重倉加密貨幣與「泡沫科技股」的高槓桿投資人比以往更多,一旦其中一條線出現劇烈回調,為了補保證金或降低風險敞口,不得不在另一條線同步砍倉,放大整體波動。

值得留意的是,儘管科技與AI相關標的承壓,布局較分散、未集中重押單一主題的長線資金目前整體仍站在獲利區間,標普500距歷史高點約僅個位數百分比。一些機構認為,本輪調整更像是對過度擁擠交易與高槓桿部位的一次「清洗」,真正的關鍵在於後續數週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指引,是否會讓市場對「AI成長故事」與美股估值水位,做出新一輪、甚至更劇烈的重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