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小米Q3經調整獲利狂飆八成,電動車業務首度轉正成新引擎

2025/11/19 09:08

【財訊快報/陳孟朔】小米集團(01810.HK)週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財報,受惠智慧電動汽車與AI等創新業務放量推進,經調整獲利大幅跳升。根據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三季經調整淨利潤達人民幣113.11億元(下同),年比大增80.9%;股東應佔溢利122.71億元,年比大增1.29倍,每股盈餘(EPS)為0.47元,顯示整體獲利能力顯著改善。營收為1131.21億元,年增22.3%。

分部表現方面,手機×AIoT業務第三季營收為841億元,年比微增1.6%。其中,智能手機分部營收460億元,按年倒退3.1%,主因智慧手機平均售價下滑,不過部分被出貨量增加所抵消,期內智慧手機出貨量達4330萬台,按年略增0.5%。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錄得276億元,按年成長5.6%;互聯網服務營收94億元,年增10.8%,顯示平台及服務生態仍具穩定現金流貢獻。

市場關注的智慧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第三季營收飆升至290億元,年增1.99倍,創歷史新高。其中,智慧電動汽車營收達283億元,年比大增1.98倍,主要受惠於汽車交付量與平均售價同步提升。更關鍵的是,該分部單季首度實現經營獲利,經營收益達7億元,標誌小米電動車業務正式跨過「燒錢換規模」的早期階段,開始對整體利潤貢獻正向現金流。

在交付表現上,小米第三季共交付10.88萬輛新車,創單季新高。隨著品牌滲透率提升與產品組合逐步完善,智慧電動汽車已成為推動集團整體營收與毛利率結構優化的關鍵成長曲線。市場人士指出,在國內新能源車競爭白熱化背景下,小米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與獲利雙突破,有助提高資本市場對其「手機+電車+AI」三大主軸戰略的信心。

今年首三季累計來看,小米根據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口徑錄得經調整淨利潤328.17億元,年比大增73.5%;股東應佔溢利達350.99億元,年比飆升1.4倍,每股盈餘(EPS)為1.37元;同期營收則增加至3403.7億元,年成長32.5%。分析人士認為,小米在手機高階化、IoT生態延伸,以及電動車與AI創新業務放量的多線並進策略,已開始在財報端集中體現,後續能否在成本壓力與行業競爭加劇下維持高成長,將是2025年市場觀察重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