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外資年撤170億美元!印度急推金融鬆綁,「雙線改革」搶回投資人

2025/10/27 15:23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面對今年外資淨流出近170億美元,加上美國啟動50%的高關稅,印度當局加速端出金融業鬆綁組合拳,意在擴大信貸供給、強化資本緩衝並重啟外資風險偏好。與此同時,印度央行(RBI)與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近月已密集宣布放寬措施,並規劃未來6至12個月再推新一輪開放。

已落地的關鍵調整包括簡化企業境內外掛牌與外資入場途徑、放寬海外放款與法人融資規則;允許銀行為併購提供融資、並提高以股票/債券作為質押的授信上限;降低非銀機構投資基建的資本緩衝要求、取消銀行對大型企業授信的額外撥備;同時拆除長年限制低評級借款人赴海外舉債的規條。

市場人士提到,監管思路也同步轉向「擴面+增量」;SEBI聚焦兩端:一是進一步簡化外資投資人(FPI)流程、提升市場可近性;二是透過共同基金等工具,把二三線城市的散戶導入資本市場,擴大本土長期資金池,降低市場對外資的結構性依賴。

本輪鬆綁發生在人事換檔之後,RBI總裁Sanjay Malhotra去年底上任、SEBI主席Tuhin Kanta Pandey今年3月走馬上任,兩人皆出身財政部系統,被視為傾向「在穩健前提下的自由化」。監管圈評估,過去為應對2016–2018年債務危機而加上的嚴格規範,正分階段撤除,讓金融體系回歸「風險可計價、資本可循環」的常態。

與此同時,RBI預估2026財年(截至2026/3)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6.8%,高於前一年的6.5%,但距離8%「願景增速」仍有差距。與此同時,外資對放寬舉措抱持正面,雖然普遍認為仍需更深層的制度改革--涵蓋行政效率、司法程序與稅制簡化,方能全面釋放民間投資動能,讓「金融鬆綁」轉化為實體經濟的持久紅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