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科技產業

估值落差+股權價值轉負,鴻海入股ZF動力系統子公司卡關改談專案合作

2025/10/15 11:45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鴻海( 2317 )歷經近兩年洽談,入股德國汽車零組件商ZF集團動力系統事業(Division E)的計畫於9月生變。盡職調查顯示,該事業估值僅約15億-25億歐元,遠低於先前35億歐元的市場預期,且在更新後的負債口徑下,股權價值轉為「負值」,使交易暫停。

ZF其後亦宣布放棄分拆Division E的方案,改與鴻海等潛在夥伴就特定產品展開合作洽談。

文件顯示,Division E的淨負債較原先預期高出近90%,達41.77億歐元,其中約9.447億歐元為額外的退休金負債,導致「股權為負」的結論;在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為鴻海撰寫的《Project Verde》評估材料邊註中,甚至直言「若股權為負,則不予成交」。年初ZF內部文件曾估算,若Division E的股權估值達26億歐元,鴻海將出資13億歐元取得持股,但該假設現已失去依據。

Division E涵蓋電動、傳統與油電複合等動力系統,是ZF原先規劃分拆上市的主體;ZF因歷史併購背負高槓桿,近期已與工會IG Metall達成重整協議,規劃至2030年裁減約四分之一員工,以改善體質與現金流。受盡職調查結果影響,ZF改以「產品層面的合作」為主軸,與鴻海及其他意向方探索特定項目的結盟可能。

對鴻海而言,此案受阻為其切入汽車電動化供應鏈的最新波折。先前美國皮卡量產計畫進展不順、與吉利的代工合資未見明顯落地。不過,鴻海仍持續深耕日本與商用車市場:5月與三菱汽車簽署備忘錄,將由鴻海子公司鴻華先進(Foxtron)開發車型、由裕隆( 2201 )在台製造,預計2026年下半年在大洋洲上市;8月並與三菱扶桑簽MOU,合作零排放巴士。去年鴻海亦以10億歐元收購ZF底盤模組公司50%股權,在底盤系統領域布局已先行卡位。

分析師表示,此次入股受阻主因在於「估值-負債-退休金」三重壓力,使Division E在現階段難以提供投資人可接受的股東權益回報。對ZF而言,退回產品級合作可降低資本市場不確定,聚焦經營改善;對鴻海而言,雖少大型整體投資切口,但透過專案合作與既有底盤版圖,仍可循「模組/子系統」路徑逐步擴張在EV供應鏈的占比與話語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