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Q2每股賺5.84元,估Q3營收季增雙位數,全年兩位數成長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IP設計服務公司創意( 3443 )第二季每股淨利5.84元,展望第三季,估營收將季增雙位數百分比,但毛利率會季減數個百分點,而今年全年營收則會年增雙位數百分比。
創意第二季成績單,營收為61.04億元,季減13%、年減9.1%;單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7.81億元,季減18.6%、年減13.8%,第二季每股淨利5.84元,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131.28億元,年增5.7%;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7.43億元,年增11%,每股淨利13.01元。
展望第三季,公司預估,營收將季增雙位數,其中,季對季來說,NRE將雙位數下滑,但量產則雙位數成長,此外,第三季毛利率會季減數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率相較上季會下滑數個百分點。至於今年全年,營收將較去年成長雙位數,主要動能來自量產業務的持續擴增,而NRE業務將略為衰退,另外,今年全年毛利率預期將低於去年。
另外,創意也提到幾項近期市場特點,包括搶Foundry產能轉為搶cowos產能,創意正積極向封測廠爭取中。此外,創意營收結構中,目前美國市場佔比達50%至60%以上,而中國市場則降至20%以下。就關稅議題,創意總經理戴尚義認為,目前仍難以判斷具體徵收方式,尤其是主司附設服務的公司。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達方( 8163 )今日舉行法說會,展望下半年營運,總經理蔡耀坤表示,由於有新策略夥伴加入及IT類產品有機成長,2025年營收成長動能依舊,今年第二季應為毛利率谷底,第三季毛利率可望趨穩,而AloT第三季營收溫和成長,整體來看,下半年營收仍可保持成長態勢。
他表示,雖然有關稅、匯率因素干擾,不過,受到關稅豁免期影響,AIoT第二季確實有拉貨效應出現,而第三季為IT產業旺季,正觀察客戶出貨狀況、持審慎樂觀態度,下半年在IT產業營運成長動能仍在,尤其在商用及電競背光鍵盤部分。而綠能E-Bike部分雖然市場銷售動能有增強,不過,下半年仍以促銷去化庫存為主軸,庫存去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趨勢朝向正向發展,已見客戶開新案慢慢動起來。
達方第二季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6100萬元,季增3.5%、年減64.4%,每股盈餘0.22元;上半年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毛利率從去年上半年的18.9%下滑至16.9%,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1.2億元、年減61.9%,每股盈餘0.43元。第二季各產品項營收占比,IT占比47%、綠能42%、整合元件11%;上半年占比IT約51%、綠能36%、整合元件13%。
達方表示,第二季受惠於對等關稅暫緩期帶來的提前拉貨效應,以及集團新策略投資夥伴的營收貢獻,鍵盤等智能產品與E-Bike等綠能產品季營收皆有雙位數的成長,展現集團雙軸布局的成效。不過,毛利率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及子公司世同金屬提列德國YT破產清算備抵損失部分。
雖然第二季基期較高,公司展望第三季對營收動能仍維持審慎樂觀。AI PC新趨勢普及,以及Windows 11對硬體較高需求,將推動商用筆電換機潮,帶動背光鍵盤等高階產品出貨成長。同時,高附加價值E-Bike等綠能產品市場已見回穩,將重回長期成長軌道。
川普關稅壓力、股匯雙黑,新台幣週五大貶1.09角,跌破30元關卡
2025/8/1
【財訊快報/劉敏夫】台北外匯市場週五新台幣兌美元匯價走貶,匯價貶破30元整數關卡,因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對台灣施加20%對等關稅,高於日本、韓國所獲的15%水準,台灣金融市場初步反應偏負面,台股挫跌開盤後回穩,加權指數收跌0.46%,外資賣超上市股票70.6億元,台幣明顯承壓。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週五以30.025元作收,與前一交易日比較,台幣匯率大貶1.09角。銀行間新台幣兌美元最高成交價為29.910元,最低成交價為30.044元,成交量為13億8,600萬美元。
白宮最新的聲明中並未詳述除了稅率以外的其他談判細節。台灣行政院方面表示,20%為「暫時性稅率」,將持續與美方磋商,將可望再調降,並爭取有關半導體的232條款關稅優惠待遇。
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專家Gary Ng表示,這並不是最理想的結果,因為稅率高於韓國和日本等亞洲製造強國。雖然對台灣高階半導體的影響可能有限,但由於與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稅差距,其他產業在對美出口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大壓力。
在談判期間,台灣政府表示將考量不同措施以幫助雙方談判,包含擴大對美投資等。台幣5月歷經的史詩級狂升也被認為與關稅紛擾有關,台灣政府與央行則數次否認美國要求台幣升值。
台幣兌美元在7月初一度觸及28.792的逾三年新高,較上年底升值近14%。不過,7月以來有所回貶,年迄今升值幅度已縮小為約9%。
亞光Q2、H1獲利雙創同期新高,H1每股賺3.65元,加速菲廠擴展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亞光( 3019 )第二季、上半年獲利雙雙寫下同期新高,單季每股盈餘2.86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3.65元。展望第三季,將積極拓展車載及高階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菲律賓新廠拓展加速進行。
亞光第二季營收約69.08億元,季增率28%,年增率23%;營業毛利約13.82億元,季增率49%,年增率40%,主係營收成長帶動毛利率上升所致;營業淨利約6.75億元,季增率121%,年增率79%;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約7.99億元,季增率262%,年增率79%,主係利息收入及匯兌收益等所致,每股盈餘達2.86元。
亞光上半年合併營收約123.17億元,年增率24%;營業毛利約23.08億元,年增率41%;營業淨利約9.81億,年增率104%;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約10.19億元,年增率83%,同創近年同期新高,每股盈餘3.65元。
展望第三季,亞光表示,全球經濟仍舊充滿不確定性,公司持續密切關注整個大環境影響,審慎應對並維持競爭優勢,同時也掌握未來三大發展契機;包括與LGIT策略合作,共同拓展車載及高階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菲律賓新廠拓展加速進行,打造成為公司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持續在東南亞進行產地多元佈局策略;此外,領先布局Metalens先進技術,擴大競爭門檻,全面加速AR、VR、Metalens及AI應用產品之研發。
2025/8/1
【財訊快報/黃啟乙】對等關稅20%高於預期,台股集中及店頭市場週五低開,然買盤踴躍一路向上加碼,點火個別題材股,加權指數開始向上推升,終場下跌108.14點,跌幅收斂至0.46%,而成交量近4千億元,意味著大盤的多頭格局不變!加上新台幣已回貶至30元以下,也許第2季匯率的強升,到了第3季,反而有回貶機會,即便是第2季有匯損的個股,或在第3季有匯兌利益可期。所以,第2季的財報,對出口產業可能是利空出盡。其中,全訊( 5222 )就是箇中指標,在第2季出現大幅匯損的利空之後,股價開低之後,最後還是拉升、收紅。
面對下一個階段,台美關稅談判仍會再繼續,而新台幣的回貶,可望推升股市走揚。
聚陽H1本業獲利維持成長格局,EPS 7.65元,上半年配息6元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在新台幣強升、產生逾1億元的匯兌損失之下,成衣大廠聚陽( 1477 )第二季獲利呈現季、年雙減的格局,EPS 2.5元,累計上半年EPS 7.65元。
聚陽維持高股利政策,董事會決議2025上半年盈餘將配息6元,發放率逾78%,預計8/15為除息交易日,9/3為發放日。由於目前全球對美關稅大致底定,不確定因素去除,有利於品牌客戶的拉貨逐步回暖,且第三季台幣趨穩,預估第三季營運表現優於上季。
聚陽週四(31日)公告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76.13億元,年增逾8%,毛利率25.28%,在匯率衝擊下僅較去年同期下滑近1個百分點,因費用有效控管,營業利益25.22億元,逆勢較去年同期成長3.4%,稅後盈餘18.87億元,年減4.6%,EPS 7.65元,表現相對穩定。
其中,第二季合併營收為76.89億元,因淡季因素較上季下滑22.5%,與同期持平,毛利率則因匯率因素下滑至22.03%,營業利益9.42億元,季減40.4%,年減15.9%,因匯兌損失逾1億元,稅後盈為餘6.16億元,季減51.5%,較同期下滑28.3%,EPS 2.5元。
各國對美關稅陸續出爐,越南與孟加拉均為20%、印尼與柬埔寨均為19%,其中又以印尼佔聚陽產出逾7成最高,越南則為35%左右,因此,19-20%的稅率區間屬可控範圍,聚陽先前已承諾客戶分攤約3%的關稅成本,下半年調漲售價將有助於營收獲利穩定。
台美有望持續談判,台幣回貶有助化解Q2匯損,無人機題材可留意
2025/8/1
【財訊快報/黃啟乙】關稅公布20%,令台股開低!但按日前情況,20%的關稅,應該還不是最後的稅率,尤其看到美國對墨西哥的關稅談判,再次延長來看,台美之間的稅率談判,應該還會再繼續。
因此,台股早盤開低之後,開始向上拉升,已留下了下影線。而這一次也看到新台幣也進一步回貶,企圖向30元以上叩關。因此對3Q而言,反而有匯兌收益可期,化解Q2匯兌損失的部分壓力。
而個股上,長榮航太( 2645 ),再放量突破,創波段新高,再加上雷虎( 8033 )依呈現強勢,無人機有機成為短線進一步發熱的題材。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嘉澤( 3533 )昨日為除息交易日,每股配發現金股利約41.72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雖除息首日以小幅貼息作收,然今日早盤股價成功翻紅,盤中最高來到1465.0元,上漲45元,順利在除息次日即完成填息。
法人指出,嘉澤第二季隨稼動率提升加上產品組合轉佳,雖有台幣升值影響,估單季毛利率可望持穩51%,然在業外匯損影響下,估第二季獲利將季減六成,單季獲利將為全年最低。而下半年為出貨旺季,估下半年營收將逐季走高。此外,H20產品恢復出貨中國,亦將挹注電源連接器與傳輸線營收。估在台幣匯率持穩下,下半年毛利率可望站穩50%以上,獲利也將優於去年同期水準。
針對未來成長動能,嘉澤指出,每年的成長性要看新平台的滲透率,而今年第二季有Intel Birch Stream、明年第三季有Oak Stream,AMD明年第一季也有Venice,世代交替持續在進行。而以規格提升來看,今年約5000-6000pin,明年則估達7000pin以上,此外,Oak、Venice開始支援PCIe6,相比PCIe 5傳輸速率從32Gbps提升到64Gbps,今年PCIe7的規格將再次翻倍到128Gbps,因此新產品的ASP也將隨之提升。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網通大廠中磊( 5388 )董事長王煒定調,疫情後的存貨調整確定已告一段落,目前「沒有看到訂單變少」,目前工廠產能滿載,隨著新產品導入效益下半年進一步顯現,第三季月營收回到50億應該「跑不掉了」,第四季有機會更好。
川普對台「對等關稅」拍板20%,不確定因素消除,中磊在下半年營運落底回升的正向訊息激勵下,今日股價小跌開出後,吸引買盤搶進,早盤股價一路往上直奔漲停鎖住,股價創下近三個多月新高110.5元。
目前中磊在全球擁有五個生產基地,包括中國、台灣、菲律賓、印度和墨西哥,王煒直言,這種多點生產策略增加了營運開銷(OVH),但是一種「買保險」,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生產基地。目前主要生產基地菲律賓、中國、印度,產能展比各約60%、20%、20%。
菲律賓的產能約為每月200萬套,佔總產能的六到七成。中國約剩50萬套,印度也約50萬套。墨西哥的產能比重將與美國政策有關。至於印度市場,Q2幾乎沒有出貨,主要因為在調整庫存且新產品尚未進入。但Q3開始將重新出貨,包括光纖、FWA等產品,預計營收將會上來。
至於2025年展望,王煒指出,北美寬頻世代交替,第二季已經看到動能、開始起飛。IoT有看到更多AI邊緣運算的產品從7月開始大量出貨。新一代5G FWA CPE有更好的連網功能,預計第四季出貨。而分散式局端產品新引擎預計第四季開始逐步貢獻,2026年慢慢發酵,總經理林斌表示,這是未來幾年是發展重點,營收貢獻會越來越大,其需求來自最後幾百米的光纖要挖入家庭很困難,得靠5G產品、cable之類的,中間會牽扯到很多設備,預估2026年相關產品營收占比10-20%。
今年的訂單是「真的」,王煒說,訂單有可能會因為大的不確定因素而往後推遲,但目前沒有看到訂單變少」,下半年營收更會較上半年顯著成長,第三季月營收應該可以跑到50億元。事實上,第三季大部分訂單已在生產中,Q4的訂單目前是穩定,有機會更好一點。
新鼎Q2毛利率、營益率跳增,單季賺進半個股本,上半年EPS 6.61元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新鼎( 5209 )第二季毛利率、營益率皆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分別創下2019年第四季及2017年第一季以來的單季新高點,帶動第二季獲利刷新單季歷史新高,達1.43億元,年增38.6%,單季賺進逾半個股本,EPS達5.04元,上半年EPS則為6.61元。
在第二季獲利表現優異下,激勵新鼎今日股價於開盤即攻上漲停鎖死,來到133.5元,漲幅9.88%,委買量逾千張,股價站上今年5月上旬後高點。
新鼎今年第二季營收為13.24億元,年減25.9%,然毛利率、營益率分別達17.93%及14.75%,雙雙創下多個季度以來的單季歷史新高點,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9.04個百分點及8.14個百分點,帶動獲利達達1.43億元,年增38.6%,單季賺進半個股本,EPS達5.04元。
新鼎今年前4月新簽約額達23.1億元,在建工程金額則為163.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智慧綠建築佔61.0%、高科暨生技建廠19.9%、系統整合13.9%、智能AI應用5.2%。未來也將往AI與ESG趨勢之業務方向發展。
2025/8/1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Met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策略分析師Shan Ahmed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財政部發行更多國庫券來填補赤字的計畫,可能會施壓聯準會購買更多短期政府債券。
聯準會官員表示,聯準會的目標之一是使其投資組合結構與市場上流通的美國國債結構相匹配。
目前,聯準會4.2兆美元國債投資組合中僅包含1950億美元的國庫券,約占5%。
Ahmed在報告中寫道,財政部增加使用國庫券會使聯準會持倉結構進一步偏離這一目標。
根據此前對理想投資組合規模的假設,Metlife策略分析師表示,聯準會將需要購買近9,000億美元的國庫券,才能將其持倉提升到與當前比例20.2%相匹配的水準。而如果財政部將國庫券發行量比重提高到25%,聯準會則需要購買逾1.3兆美元的國庫券。
2025/8/1
【財訊快報/陳孟朔】儘管微軟與Meta公布強勁財報,美股標普500指數與那指週四開盤一度齊創歷史新高,但三大指數一路回軟、午後陷盤下震盪,尾盤湧入獲利了結賣壓拖累大盤全面收黑,晶片股成為重災區,費半開低走低大跌3.1%創下三個半月最大跌幅。
同日,道瓊工業指數收跌330點或0.74%連四黑,退回兩週低位。標普和那指各回吐0.37%和0.03%。其中,那指一度抽高近1.6%。晶片股中的安謀急瀉13.44%是最大拖油瓶,台積電ADR下滑0.53%和輝達跌0.78%分居第三和第四旺。
市場聚焦通膨數據與即將公布的就業報告,美元轉強、美債殖利率波動,加劇盤中震盪。
數據方面,美國6月個人支出增0.3%、低於預期的0.4%;聯準會(Fed)高度關注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2.8%,略高於預期的2.7%,為今年以來最快增速之一,顯示通膨壓力依然頑強。
勞動市場則展現韌性:截至7月26日止一週,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1.8萬人,少於市場預期的22.4萬;持續申領人數為194.6萬人,同樣優於預期。
紐約股市7月31日收盤時,道瓊工業指數追低330.30點或0.74%,連四黑,收在44,130.98點為7月15日以來最低。
標普跌23.51點或0.37%,報6,339.39點;那指小跌7.22點或0.03%,報21,122.45點,日高的21,457點為史上新高;費城半導體指數急挫179.40點或3.10%,報5,607.92點,創下4月16日大跌4.10%以來單日最殺。
以7月月線而言:道瓊小漲0.6%,標普上揚2.8%,那指勁升4.1%。
科技股方面,Meta與微軟財報優異,盤中分別大漲12.9%與8.2%。微軟市值首次突破4兆美元大關,終場仍收漲3.95%,為道瓊漲幅最大成分股,市值來到3兆9965億美元;Meta則大漲11.3%為七雄最旺也是那指100最大贏家。
亞馬遜上漲1.7%,蘋果在財報公布前小跌0.7%;輝達(Nvidia)盤中一度漲2.2%,收市轉跌0.8%。
亞馬遜盤後跌近2%
美國股市週四盤後下跌,提供多元化產品的線上零售商亞馬遜公司(AMZN US)股價下跌,因該公司第三季營收預測不如預期樂觀的消息,打壓了股價行情。
道瓊指數期指下滑35.00點或0.08%,報44,270.00點。
亞馬遜公司盤後股價下跌1.9%。該公司預期第三季營收將介於155億美元至205億美元,中位數為180億美元,遠不如市場分析師預估中值的194.2億美元樂觀。
社群網路平台營運商Reddit Inc(RDDT US)盤後股價上漲14%。股價的揚升,主要因為該公司預期第三季營收在介於5.35億美元至5.45億美元,優於市場分析師預估中值的4.727億美元。
台灣遭課20%關稅!高於日韓,白宮以行政命令全文公布稅率清單
2025/8/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7月31日晚間以行政命令形式,正式公布針對台灣的最新關稅稅率為20%,儘管自原先32%稅率下調,但仍高於日本與韓國的15%,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美台談判結果與背後的政治與經濟角力。
此次行政命令中,白宮未透過總統個人聲明或社群媒體公布,而是直接以官方公告形式列出對18個主要貿易對象的最終關稅稅率。
根據CNN與Politico報導,川普政府已與日本、韓國達成協議,但台灣與馬來西亞僅完成「框架安排」,未能換取更低稅率。據了解,美國對台談判條件極為嚴苛,要求台灣全面開放市場、擴大採購,並配合美方技術與數據存取規範。熟悉內情人士形容:「美國談判代表像是在擠檸檬汁一樣榨取台灣。」
白宮行政命令指出,部分貿易夥伴已同意或即將同意與美國達成有意義的貿易與安全承諾;但另一些國家雖有參與協商,卻「未能充分解決貿易關係中的不平衡問題」,因此關稅措施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日、韓為換取15%較低稅率,均對美提出巨額投資承諾。日本承諾總金額達5,500億美元,但日方定義包括貸款保證與融資框架,實際投資比例僅為1%∼2%;韓國則由總統李在明親自出面,宣布將提供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涵蓋半導體、造船、能源與生技產業,並承諾開放貿易、接受美方技術規範及「零關稅」回應美國產品。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指出,韓國的對美投資90%利潤將流向美國本土,並強調川普總統擁有最終投資項目選擇權,形同強化白宮對產業主導力。
相較之下,台灣目前僅獲稅率下調12個百分點,但仍處於中高水準。外界關注半導體、ICT與醫療器材等高科技產品的專屬關稅是否將另行公布,據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報導,美方尚未完成最終分類,預料將在未來數日發布次級細項命令。
美國企業7月裁員激增至62,075人,創疫情後新高,科技業成重災區
2025/8/1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7月宣布的裁員人數激增,顯著高於疫情以來同期平均水準,其中以科技行業最為顯著。
人力資源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週四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企業7月宣布裁員62,075人,而去年同期為接近25,900人。這是過去十年來7月宣布裁員人數的第二高規模,僅次於2020年新冠疫情最嚴重時期。
這份報告指出,企業計畫裁員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工智能和關稅問題,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導致零售業裁員和門店關閉。
最近幾週,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公佈裁員計畫。英特爾宣布計畫將員工人數削減15%,微軟啟動了今年以來第二波大規模裁員,預計將影響9,000名員工。科技行業在加大AI領域的支出,並試圖在其他方面削減成本。
計畫裁員並不一定意味著立即裁員。截至6月,美國就業市場總體保持穩定,失業率維持在較低的4.1%。美國政府將於週五發布的7月就業報告預計將顯示,由於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可能小幅升至4.2%。
Challenger報告還顯示,汽車製造商的裁員計畫有所增加,主要受到關稅影響。此外,聯邦預算削減對依賴政府開展業務的非營利組織和醫療健保機構產生連鎖反應,這兩個行業在過去兩個月都宣布了更多裁員。
2025/8/1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最新一週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微幅增加。
美國勞工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止當週,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1,000人至21.8萬人。
46位受訪經濟專家對最新一週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的預估中值為22.4萬人,預測範圍介於21.3萬人至23萬人。
最新一週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的4週移動均值為22.10萬人。
此外,截至7月19日止當週,連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持平於194.6萬人,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195.3萬人。
2025/8/1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聯準會青睞的基本通膨衡量指標在6月加速,增速在今年以來數一數二,而消費支出幾乎沒有成長,凸顯了導致政策制定者在利率路徑問題上看法存在分歧的兩股彼此對峙的力量。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週四公佈的數據,6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較5月上漲0.3%,表現符合預期。該指數年比值上漲2.8%,較2024年6月有所加快,凸顯過去一年在抑制通膨方面進展有限,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上揚2.7%。
這份數據還顯示,經通膨調整後的消費支出6月略微成長,5月曾出現下滑。數據凸顯了經濟當中不同力量的拉鋸,致使聯準會官員在貨幣政策進程上產生分歧。
一方面,遏制通膨方面的進展已基本停滯,央行官員擔心,川普的關稅將對價格施加更大壓力。而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疲軟導致的消費支出萎縮,有可能導致更大範圍的經濟放緩。
這些數據標志著,接連季度的消費支出增幅創出了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弱。6月份的支出成長反映了非耐久財支出反彈。耐久財消費連續第三個月下降,為2021年以來的最長下降週期,而服務業支出成長溫和,表明可支配支出乏力。
消費疲軟的背後是勞動力市場趨冷。實際可支配收入在5月下降後持平,而工資和薪金幾乎沒有成長。定於週五發布的7月非農報告預計將顯示招聘活動繼續放緩,失業率略有上升。儲蓄率保持在4.5%。
6月份的通膨主要由商品價格上漲推動,包括家居用品、體育器材和服裝等,這表明進口關稅的部分成本已轉嫁給消費者。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還顯示,玩具和家電等常見進口商品的成本穩步上升。
剔除能源和住房的一項關鍵服務業通膨指標連續第二個月上漲0.2%。
展望未來,經濟專家表示,隨著川普新一輪關稅於週五推出,股市的上漲使一項關鍵的PCE投入指標高漲,通膨可能面臨更大上升壓力。
2025/8/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向全球17家最大藥廠發出正式信函,包括禮來(Eli Lilly)、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與輝瑞(Pfizer)在內,要求其立即將在美銷售藥品價格調降至與其他特定國家相當水準,並限期60天內完成。
外電報導,川普在信中明確指出,要求藥企即刻下調對美國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所收取的現行藥價,並承諾未來推出的新藥不得高於海外定價。他並強調,任何企業因歐洲與其他市場提價所帶來的額外利潤,「都必須返還給美國市場,以對沖本土高藥價壓力。」
川普更進一步要求各大藥廠設立直面消費者的購藥機制,讓美國民眾可透過第三方保險價格折扣,直接取得藥品。他認為這將打破中間層層加價、還利於患者。
川普在自家媒體平台真實社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此次信函多為量身定制,點名包括禮來執行長Dave Ricks、輝瑞執行長Albert Bourla,以及再生元(Regeneron)執行長Leonard Schleifer,表達對藥價「不合理差距」的強烈不滿。
川普寫道:「展望未來,我唯一可接受的結果,就是藥廠承諾立即減輕美國家庭藥價負擔,並終止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搭便車的現象。」他也警告,如未獲企業自願配合,政府將採取強制措施。外界預料,這可能涉及稅負懲罰、補貼取消,甚至重新檢討專利保護期等手段,制藥業將面臨重大政策轉折風險。
全球企業Q2財報揭露逾百億美元潛在損失,關稅波及汽車、航太等
2025/8/1
【財訊快報/陳孟朔】根據路透統計,截至7月30日止,全球主要企業在2025年第二季財報中已累計揭露高達108億至120億美元的潛在損失,突顯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政策對跨國企業帶來實質衝擊。受到波及最深的產業包括汽車、航太與製藥類股,反映貿易摩擦與供應鏈重組已開始侵蝕企業獲利基礎。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潛在損失涵蓋原物料成本上升、出口訂單遞延、關稅預提成本及供應鏈轉移初期的非經常性開支。特斯拉、波音、輝瑞與拜耳等企業皆在財報中明確提及關稅或貿易緊張因素對營運產生不利影響,其中部分公司已調降全年財測,或警告第三季將面臨進一步壓力。
在汽車產業方面,北美與歐洲整車與零組件製造商普遍反映對美出口成本增加、庫存轉運成本上揚,迫使企業加速區域化生產佈局;航太業則因供應鏈全球化特性受波及甚深,波音與空中巴士均指出供應成本與關鍵材料輸出受限對交付節奏形成干擾;而製藥類股則反映中印出口藥材受到美方關稅預期升溫所擾,未來若研發或API環節轉向東南亞,將牽動產業重整與新一波資本支出。
市場人士提到,雖然部分企業透過提前出貨、調整庫存或議價對沖短期風險,但整體企業財報已釋出警訊:若關稅升級局面延續至下半年,企業獲利將面臨「由表及裡」的下修壓力,可能導致新一輪資本支出延後與全球需求成長調降。
總體來看,這波財報季正揭示新關稅環境下企業獲利結構的再平衡,從短期財測到中長期戰略皆出現明顯調整,亦凸顯政策風險已重新成為全球企業首要關注的外部變數。
2025/8/1
【財訊快報/魏聖峰】美股週四開盤後雖然在微軟、Meta股價上漲激勵下,帶動S&P 500指數和Nasdaq指數創新高,卻也衍生獲利了結賣壓,半導體股開盤不久就下跌拖累盤勢,收盤時美股四大指數全都下跌。指標股中,Nvidia股價下跌0.78%、超微股價下跌1.78%、高通股價下跌7.73%、美光科技股價下跌4.88%、台積電ADR股價下跌0.53%。由於美股收黑,可能會讓週五台股有拉回的壓力。
受到微軟、Meta在31日盤後交易公布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報內容,並帶動股價雙雙走高激勵,台股的AI相關股從伺服器到網通、PCB、散熱到光通訊族群股價全面上漲,台積電( 2330 )31日盤中股價也再創1165元歷史新高,建構週四加權指數穩步走高,並攻上23500點。週四大盤看起來穩步盤堅,內容上強勢股依然是強勢股,部分已公告第二季財報且內容不錯的公司,不但本身股價有強勁的表現,也能成為市場指標帶動其他相關類股走高,所以週四大盤迸出4千億元的量能,是7月22日以後的最大量,而且這跟是多頭量,對多方式優勢。
微軟公布財報後,盤後交易價上漲8.28%,資本市值突破4兆美元,是繼Nvidia後第二季資本適值突破4兆美元的企業。Meta盤後交易股價也上漲11.49%,盤後交易市值也逼近2兆美元。微軟的Azure在截至6月底的2025會計年度中首度揭露750億美元、年增率達34%。微軟預估今年的資本支出將達800億美元。Meta公布財報後也調高今年資本支出下限,介於720-660億美元間;加上谷哥母公司Alphabet上週宣布今年資本支出調高到850億美元,代表AI公司的獲利的確出於現在進行式,而且獲利的AI公司今年都再調高資本支出,代表AI產業成長幅度驚人,台灣是AI製造大國,從AI晶片、AI機櫃零組件到PCB產業都是台灣企業的強項。AI需求持續成長下,帶動週四台股強勢股續強態勢。
台光電( 2383 )已公告上季財報,第二季再賺一個股本,上半年交出EPS 20.03元的成績,週四早盤股價開高走高並攻上漲停板鎖死,創下1105元新天價。台光電股價上漲效應,帶動台燿( 6274 )、聯茂( 6213 )、金居( 8358 )、高技( 5439 )、金像電( 2368 )和楠梓電( 2316 )股價全面上漲。玻纖布廠商的富喬( 1815 )、德宏( 5475 )股價也都有6%以上的漲幅,台玻( 1802 )股價在接近11點時漲停鎖死,南亞( 1303 )除了塑膠外,本身也有銅箔(CCL)產出,週四股價漲幅也有5.8%。
散熱股在台達電( 2308 )上季EPS 5.37元、上半年EPS 9.31元佳績,週四早盤股價以大漲開出,並創新高的582元,之後股價維持高檔震盪。台達電股價表現強勢,讓第二季營收創新高散熱三雄股價亦表現強勢,市場預期他們也能繳出高水準財報,股價先走在前面。奇鋐( 3017 )、雙鴻( 3324 )和健策( 3653 )的股價表現強勢。
網通股的智邦( 2345 )第二季營收增率148%,也在資金拉抬下,股價觸及901元新高,並帶動光通訊股表現強勁。聯亞( 3081 )股價拉漲停、上詮( 3363 )、前鼎( 4908 )、波若威( 3163 )、光環( 3234 )、光聖( 6442 )等股表現強勁。下游AI伺服器股的廣達( 2382 )、緯創( 3231 )、華碩( 2357 )、英業達( 2356 )、技嘉( 2376 )、微星( 2377 )和華擎( 3515 )等股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2025/8/1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IPC廠新漢( 8234 )深耕機器人商機獲成果,明年相關業務可望起飛,近日股票受市場資金簇擁,不但正式突破百元大關,週四(31日)最高更來到112元價位,大漲近8%,再創18年以來的新高價,7月份低點起算漲幅高達近5成。
新漢週四揮軍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的AI大展「AI WAVE SHOW」,預計展出至本週六(8/2),旗下新漢智能與新漢AIoT加速器輔導新創公司,展示多年來耕耘AIoT市場的成果。
新漢指出,本次展出結合AI邊緣運算與IoT技術的智慧應用,聚焦智慧製造與智慧城市等多元場景,包括環境監控、機台與產線監控、能源管理、人員與照明控制以及交通及路燈監控等,並攜手摩絡人工智慧、憶象或智慧價值等新創公司,助其進行數位轉型。
而新漢近期最受矚目的是機器人的佈局,旗下機器人控制器業者創博(NexCOBOT)提供基於開放標準的控制器,是台灣首家以模組化平台取得「機器人功能安全認證」的公司。
目前創博手上已有美、中、德、日、韓、台等各國訂單,明年可望進入量產階段;因機器人業務佈局成功,近日新漢也成為「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首波受邀的產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