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台泥四足鼎立成形,擺脫單一市場依賴

2025/11/28 08:19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隨著中國大陸水泥產能過剩市場內捲,加上台灣本業受到房地產不景氣影響,台泥( 1101 )土耳其、葡萄牙低碳水泥的高毛利表現,及歐洲儲能業務的營收躍升,已在關鍵時刻補位,逐漸擺脫單一市場依賴,旗下歐非子公司Cimpor目標於2030年營收衝上35億歐元,布局歐洲戰後重建市場,而子公司Atlante佈局歐洲電能交易市場,提前卡位卡車充電藍海,2030年將搶攻百億歐元商機。

台泥27日舉行法說會,為了證明轉型理想背後有強大的獲利支撐,法說會現場,坐在董事長張安平兩側的,不再只是台泥兩岸水泥事業體高階主管,而是掌管「歐非低碳水泥」與「歐洲充儲能源」的兩位外籍高階主管。張安平表示,台泥的第三隻腳(歐非水泥)」與第四隻腳(新能源),已在關鍵時刻補位,已成功擺脫對單一區域市場的依賴,未來將持續以低碳為信任基礎。

目前廣州、重慶等地碳價已攀升至每噸50至60元人民幣,他預判雖然2026年直接開徵碳稅機率尚低,但2027年以後機會很大,到了2030年發生的機率更是超過 90%。

另外,針對子公司三元能源火災一事,張安平特別點到並表示,台泥今年發生的意外比較多,在管理上針對供應商和管理都有不到位的問題,造成投資者損失、營業的傷害,個人向所有投資者道歉。總經理程耀輝補充,財報上歸屬母公司淨利受到約150億元的一次性影響,其中88%屬於非現金減損,對台泥現金流並無太大壓力。

程耀輝表示,台泥最新的「四足鼎立」營收結構:台灣、土耳其、歐非及大陸四大市場,沒有單一區域營收佔比超過35%,其中土耳其、台灣、歐非三大市場毛利率皆突破28%,成功抵銷了大陸市場的逆風。目前營收分布為:台灣35%、土耳其27%、大陸20%、歐非18%;而在毛利表現上,土耳其達35%、台灣31%、歐非28%,僅大陸為6%。

子公司Cimpor Global執行長Suat Calbiyik揭示2030戰略目標,將挑戰營收35億歐元(約新台幣1,200億元)、EBITDA 10億歐元,非洲與土耳其正處於這未來20年成長的起點,從羅馬尼亞通往烏克蘭,到土耳其震後每年50萬戶住宅的重建計畫,台泥都卡位了核心位置。至於看似成熟的歐洲,Suat則揭示葡萄牙啟動的1,000億歐元基建計畫,他強調資金已經到位,而今年的市佔率已達55%,是伊比利市場最大的參與者。面對歐洲碳稅,台泥備妥秘密武器「deOHclay(鍛燒黏土)」,預計2025年底前產能達150萬噸。

Atlante執行長Stefano Terranova指出,目標在2030年同步搶攻南歐50億歐元的快充市場,以及規模高達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00億元)的歐洲電能市場,除了乘用車市場,Atlante提前卡位高門檻的「電動卡車」充電藍海。針對電力需求高達1 MW的歐洲電動卡車充電市場,Atlante憑藉優異的儲能技術,不僅贏得義大利最大標案,更獲得歐盟500萬歐元補助。

短短四年,Atlante從零開始,已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與葡萄牙建置超過1,000個純綠電的充電站,鎖定高速公路、機場、都會樞紐及大型零售據點等關鍵位置。目前Atlante已簽署超過100個配置EnergyArk的站點,預計2026年將完成部署逾200套儲能結合充電的系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