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中國雙11全網電商銷售1.7兆人民幣,年增14%,社區團購逆勢急凍35%

2025/11/13 13:01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報導,中國今年「雙11」購物節交出一張體量再創新高、結構加速洗牌的成績單。線上零售數據機構統計顯示,2025年雙11期間,綜合電商、即時零售與社區團購合計全網電商銷售總額約人民幣1.7兆元(下同),較去年同期成長14.2%。機構也提醒,因今年各大平台促銷節奏與規則調整,年增率僅具趨勢參考意義,但整體規模續創高點的方向相當明確。

綜合電商仍是絕對主力,銷售額約1.62兆元,年增12.3%,天貓、京東與抖音分列前三大平台;即時零售銷售額約670億元,年增約1.38倍,呈現爆發式成長,美團閃購、淘寶閃購與京東秒送居於前三;社區團購銷售約90億元,則年減35.3%,顯示過去幾年的高補貼、高成長模式難以為繼,整體熱度明顯降溫。觀察今年雙11,各大平台不再單純「捲價格、拼流量」,而是以即時零售與AI技術作為雙引擎,強調更精準推薦、更快速履約的消費體驗升級。

就品類分布而言,綜合電商平台銷售前三大品類依序為:家用電器占比約16.5%,手機數碼占比約14.6%,服裝品類占比約14%。分析人士指出,家電與手機在以舊換新與以價換量的政策刺激下,仍是雙11「扛指標」的核心品類;服裝則受惠於直播電商滲透率提高與分眾品牌崛起,維持穩定占比。

物流端同樣交出亮眼數據。監測顯示,自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國郵政與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約139.38億件,期間日均攬收量達6.34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18倍;旺季單日業務量峰值達7.77億件,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是雙11啟動17年來時間最早、周期最長的一次,淘寶與京東促銷活動延長至11月14日才正式收官,拉長戰線在一定程度上舒緩倉儲與幹線運能壓力,但也提高平台對供應鏈協同與精細化運營的要求。

分析師認為,雙11總量再創新高之餘,更值得關注的是結構變化:一是即時零售的高成長,顯示「小單、就近、立刻送」的消費心態已成為常態;二是社區團購退燒,反映靠高補貼堆砌出的需求正在回落,行業走向出清與整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