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俄中貿易前7月下滑8.1%,普丁天津峰會欲翻轉頹勢

2025/8/29 10:46

【財訊快報/陳孟朔】俄中雙邊貿易在烏俄戰爭爆發後一度飆至歷史高位,成為莫斯科抵禦西方制裁的生命線。然而,今年1至7月雙邊貿易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衰退8.1%,引發俄方憂慮。據路透引述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本週末赴中國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期望藉農業與能源合作等項目逆轉頹勢。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車輛進口銳減與俄方向中國的石油出口下降,是拖累雙邊貿易的主因。2025年前七個月,俄羅斯燃料出口下滑近兩成,智慧手機及電腦進口減少27.5%,汽車及商用車進口更暴跌46%,僅餘58億美元。不過,低價商品與鋁、銅、鎳等原料出口則顯著增加,部分緩解跌勢。

俄羅斯政府人士承認,中國在經貿與軍事技術上已成莫斯科不可或缺的依靠。中國供應的零組件與技術對俄軍事工業至關重要,一名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直言:「沒有中國,我們一枚飛彈都造不出來,經濟早已崩潰。」然而,他也坦承,中印兩大夥伴更多是基於自身利益行事,「中國有時甚至會暫停付款或趁機壓價,並非真正盟友。」

面對下滑,俄方寄望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與農產品出口,尤其是小麥,作為新的增長引擎。但多年來,雙方始終未能就管道條件達成協議,冬小麥出口至今也未落實,凸顯合作推進的瓶頸。俄工貿部長阿利哈諾夫上週直指,制裁與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上中國商品在俄國市場逐步飽和,是造成貿易下滑的主因。

普丁即將出席的天津峰會,預計將有逾20位國際領袖到場,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外界認為,俄羅斯在西方孤立下,頻頻透過與中國及新興市場領袖會晤,塑造「不孤單」的外交局面。不過,中國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9倍,俄方在這段「鋼鐵般的友誼」中實則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俄中貿易降溫反映短期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中國汽車短期填補俄國市場,但隨著利率高企與需求疲軟,本土製造商銷售受壓;另一方面,俄國透過政策支持,已在機床等領域自給率顯著提升,對中國進口依賴減少。展望未來,普丁亟需在天津峰會上爭取具體成果,否則俄中關係雖有戰略口號支撐,但實際經貿合作仍恐受制於現實摩擦與利益算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