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川普推高藥品關稅,藥廠砸2500億美元難平民怨,非專利藥恐成大破口

2025/8/4 16:09

【財訊快報/陳孟朔】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將大幅提高藥品關稅並要求降價,全球大型藥廠紛紛祭出投資美國計畫以求自保,預估總額已超過2,500億美元。但專家指出,即使巨資湧入,也難以徹底實現川普「藥價與全球最低接軌」的野心,主因在於產業結構與成本現實的雙重掣肘。

英瑞合資藥廠阿斯利康宣布斥資500億美元於美國擴產,嬌生更砸下550億美元擴建北卡羅來納州廠房,禮來則計劃投資270億美元新建4間工廠。儘管數字亮眼,但《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導,美國製藥體系的高度全球化,使這些投資難以轉化為消費者可見的價格下降。

川普上週致函17家主要藥企,強硬要求擴大「最惠國價格」政策至涵蓋所有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用藥,並在60日內實質降低藥價。但分析師認為,在美生產成本遠高於亞洲與歐洲,加上藥品價格受複雜醫療系統及藥品福利管理機制(PBM)制約,即便本地生產擴大,價格也難以全面下修。

CNN指出,關稅政策雖激勵部分大藥廠擴產,但許多計畫早於川普上任前即已啟動,部分投資更被質疑「政治宣示意義大於實質產能」。而非專利藥廠則面臨更大挑戰:本身利潤微薄,又需仰賴印度等地大量生產基礎藥物,在川普貿易政策壓力下,進退兩難。

美國藥品中高達九成為非專利藥,是醫院與基層醫療體系的基石。若貿易衝突升溫,供應鏈中斷恐釀藥荒,但對此類藥物全面加稅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ING全球醫療主管法雷利警告,政策若未同步改革PBM結構、鬆動價格機制,美國生產再多藥品,藥價也難與歐洲看齊,反令消費者期待落空。

市場人士表示,川普藥價改革強調「國安優先」與「公平貿易」,但在製藥產業龐雜供應鏈與定價體系交織下,恐怕難以單靠關稅與投資達成目標,反而加劇中小藥廠壓力,進一步衝擊美國藥品市場的可近性與穩定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