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仍屬多頭格局,短線操作建議以動能為基準,搭配技術與籌碼面著手,從高人氣強勢股中尋找機會。
美國AI巨擘相互加持,確立產業趨勢維持高度成長,依舊是股市最強勁的推手,不論如何轉動,都可以更加篤定台積電
(2330)的重要地位,股價攻上歷史新高一四五五元,帶動加權指數創下二七四六三.一二點的歷史新高,雖因中國稀土政策緊縮,導致與美國間的爭端再起,加上快速上漲並累積漲幅,易造成心理壓力,但是股市總是違反人性,不必預設高點立場,順勢而為即可。
順勢操作 不預設立場
樂觀者獲利、悲觀者正確。網路上不斷有利用過往走勢進行疊圖,預期未來股市的方向,然而參考性基本上並不高,位處高檔必須要有居安思危的準備是正確的,但是若僅是因為漲多就看空、看淡行情,謹慎面對雖有機會能夠規避風險與虧損,但卻也將因此而失去機會,樂觀看待勇於承擔風險並堅持行動,雖可能面臨損失,卻也有機會達成財富增長的目的。
不可諱言,股市創高的過程中,一定會有營運、體質相對不佳的個股濫竽充數,或許透過消息謠傳,或許透過資金堆積,這類型的個股,操作偏重題材、技術面與籌碼面的判斷能力,相對較適合藝高人膽大的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在紀律拿捏與資金控管上,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火候,否則就會變成韭菜,而若為風險規避屬性的投資者,則建議操作相對安全的白馬股、權值股或是指數型ETF。
以CCL產業為例來說,首選毫無疑問是台光電
(2383),不論是技術層面、營運獲利與前景、股價表現都是最佳,部分投資人來說會因為價格高而產生心理障礙,但是套句網路上的至理名言,產品貴從來都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想買東西的人錢不夠的問題,產品好價格高才是正常的,台光電吃飽後訂單會分散到台燿
(6274),兩檔個股股價都維持上漲過後至少高檔震盪以上格局。誰真的能夠獲得訂單,股價短期或許會有變化,但是拉長時間就會給出答案。
顯卡廠麗臺
(2465)九月營收十四.二六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月增率四.八四倍、年增率三.三八倍,主因為認列中國移動二○○台Nvidia HGX A800資料中心專案,不過,公司也同時公告,這筆專案訂單因最後五%款項產生爭議,導致上海子公司遲遲未能收回尾款,麗臺除了法律訴訟程序外,也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一一三四.六萬人民幣(約四九○○萬台幣),即營收雖創高,但可能單月虧損。
其實中國移動AI資料中心專案早於去年就已收到九五%款項,但因中國移動未啟動驗收程序,採完工認列入帳,因此一直未能認列,屬一次性認列、無延續性,不過股價卻是連續兩個交易日攻上漲停板。長期來看,由於麗臺從消費性顯卡轉型AI伺服器市場,且獲得美超微關聯企業大訊、肯微入主,預期在AI伺服器業務比重可望提升,加上該公司調整營運結構,上半年已是轉虧為盈,隨著市場爆發力持續顯現,市場期望轉型成功的機率相當高。
股價漲在前 等待基本面
近期軍工產業攻勢暫歇,進入漲多之後的股價調整、籌碼冷卻期,市場對於無人機與無人艇,有著滿滿的期待感,尤其國防部軍備局公告預計招標五款無人機,二六年採購一一二七○架、二七年採購三七四八○架,共計四萬八七五○架,海軍採購自殺式攻擊無人艇,計畫分五年共計一三二○艘,加上美國不斷敦促我國增加國防預算,不僅是畫大餅的題材動能,也有機會轉化為實質飽足感的標案訂單。
以無人機產業來看,可劃分為已經拿過訂單與有機會拿到訂單的公司,去年曾經拿下標案且在出貨的相關公司,包含與智飛科技合作的漢翔(2634),長榮航太(2645)、中光電
(5371)旗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聯華神通集團的神通資訊,每個產業、每項產品都會有學習曲線,已經開始出貨且完成驗收,下一步則是提升量產能力,上述企業基本上會是較為穩健的選項。
技術面參考量價配合
另一種則是分類為有獲利與還沒獲利,有獲利的公司基本上跟有拿過訂單的公司基本雷同,尚未獲利如雷虎
(8033)、緯創集團旗下經緯等,未來的擴大釋單基本上都有機會拿到標案,但是訂單與交付數量就很難說,股價基本上是由題材想像空間與籌碼堆砌而成,則操作上可回到技術面的架構下判斷,整理時該出現量縮,且不該跌破大量區。
在去年的標案中,智飛科技拿下陸用監偵無人機二四.○九億元,漢翔與智飛長期合作,前任董事長胡開宏七月底曾表示,漢翔主要配合國家政策,協助產業發展,且不與民爭利,未於沙鹿的複材中心以航太為主,協助廠商組裝無人機,達到輕量化、提高強度效果,進而提升飛行性能與續航力,另外也持續研發無人機反制系統。今年上半年漢翔累計接單超過百億元,作為國家官方無人機代表廠商,股價表態將是族群最重要的關鍵指標。
鋰電池模組廠西勝
(3625),第二季透過資產活化挹注轉虧為盈,不過第三季營收年減十五.九%、前三季年減二二.九%,然股價表現依舊強勁,包含切入AI伺服器備援電池BBU,送樣國內電源供應器大廠,搭配LEV電動自行車電池與無人機商機,並前進捷克設立子公司,另外下半年還有轉投資美勝美開發合建分售案利益認列,或許將為營運帶來正向轉機,建議以技術面搭配籌碼面觀察,若跌破短期均線則要記得操作紀律。
東元
(1504)與鴻海
(2317)透過換股進行策略聯盟,期盼結合兩家公司在機電與資通訊優勢,強化AI資料中心一站式解決方案能力,加上機器人、無人機、電動車等題材加持,除了原先經營台灣、東南亞市場外,也將與鴻海合作積極切入美國市場,七月底至今股價陡角度走升,最大漲幅超過一.五倍,可持續沿著上升趨勢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