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赤壓力讓川普意識到不解決不行的地步,即便對盟友歐盟、日本、南韓、加拿大與墨西哥也不手軟,長期將重組全球供應鏈,並降低對中國依賴。
即便已經收到川普政府的關稅通知信,目前看起來都還有轉圜的餘地。財長貝森特強調,日期不重要,協商品品質才重要。關稅是川普的神主牌,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即以《貿易擴張法》第二三二條與《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鋼、鋁等加徵進口課稅,也向中國發動貿易戰。這次再度以關稅為手段,對貿易對手國課徵高關稅,除了增加美國政府稅收外,還逼迫對手開放市場給美國企業以及施壓外國企業到美國設廠。當然,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美國雙赤字壓力,避免美國政府信譽破產。
美國聯邦政府的雙赤字壓力逐年擴大,一九九○年僅約二二一○億美元,這幾年聯邦政府對美國國內福利與醫療保險支出增加,外在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美國軍費逐年增加。二○二○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讓美國聯邦政府雙赤字壓力暴增。二○二○年攀升到三.一兆美元、二四年一.八兆美元。現在美國政府債務攀升超過三六兆美元,去年美國聯邦政府在利息支付的費用就超過一兆美元,並高於去年國防軍費支出。川普政府擔心,即使美國有美元的印鈔權,債務快速累積也終究會衝擊政府債信與美元的價值,是川普想要透過向貿易對手國增加關稅,降低政府的債務風險。
長期貿易逆差
美國是最大消費市場,貿易對手國都以美國為主要的出口市場。但美國經濟結構中,消費對GDP的貢獻度達七成,人工與設廠費用高,供應商都把工廠設在海外,再將成品進口到美國,比在美國境內設廠划算。以至於美國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度很低,出口更不是美國的強項。因此,美國與多國呈現長期的貿易逆差。以去年為例,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二九五四億美元、對越南一二三四億美元、對日本六八四億美元、對南韓六六○億美元、對台灣七三九億美元,對歐盟主要出口國(德、法)也都是貿易逆差。川普認為,這就是貿易對手國掠奪美國經濟利益的象徵,所以用高稅率來回應貿易逆差。
上半年美國稅收大豐收
再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量,川普多次指責過度依賴外國進口將削弱美國製造業、關鍵晶片和國防供應鏈。所以川普以國安為由課徵關稅,強化課關稅的正當性,也能鞏固美國國內的支持。川普強調,外國公司想和美國做生意,只要把工廠設在美國境內,就不會被課進口關稅。川普在四月二日宣布對等關稅後至今,目前僅有英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和日本與美國達成對等關稅談判,美國與中國在六月初達成初步協議,並敲定雙方的關稅。美國的課稅標準以十%為基礎, 並依逆差大小分級加徵關稅。其中,大逆差國可以達到二五∼五五%,小逆差國維持十%關稅。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六月關稅收入達到二六六億美元,是以往的四倍之多,創單月歷史新高。自從四月八日開始生效的十%基準關稅,替美國財政貢獻超過一七七億美元,涵蓋所有進口商品。針對汽車特定行業關稅,包括鋼材、鋁材和汽車零件徵收二五∼五○%關稅,替美國帶來超過一○七億美元的稅收,以保護製造業、促進產業回流。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指出,若對等關稅持續實施,今年全年關稅收入可望達到三千億美元。經濟分析師預估,今年每月平均關稅收入可能增加一百億美元,總額接近每月三七○億美元。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估,美國整體平均關稅已攀升到二○.六%,創一九一○年以來新高,而預定在八月一日生效的新一輪對等關稅,將會進一步推高上述數字。
透過對等關稅以達到圍堵中國製產品以化零為整的策略。多年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最大,但這可能只反應部分事實。中國製造業者在越南、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也在墨西哥設廠。只要在海外設廠,進口到美國的額度不算在中國頭上。這幾年美國想要與中國供應鏈脫鉤,以這次與越南達成的關稅協議中,只要是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課稅二○%,但如果是國外先出口到越南再轉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要課稅四○%關稅,主要標的就是防止中國產品透過越南洗產地。
金磚十國高峰會七月上旬在巴西舉行,雖然金磚國家未正式推動統一貨幣,但正在研發BRICS Pay的跨境支付系統,促進成員國間使用本地貨幣進行貿易與金融結算,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川普因此對金磚十國開砲,並揚言一旦金磚十國有去美元化的動作,要對這些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至少先課稅十%,這條款並將適用於所有與金磚十國站在同一戰線、或奉行反美政策的國家。川普對這次主辦金磚十國峰會的巴西商品從八月起課稅五○%。由此顯示,只要有威脅美元的國家,就會向該國提高關稅。
金磚十國中,只有印尼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對印尼進口商品課徵十九%關稅。主要是印尼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較小(一七八億美元),加上印尼是鎳、橡膠出口大國,美國對印尼出口的鎳有需求。美商耐吉和自由港麥德銅金在印尼都有投資,給印尼較低關稅能減少對美國供應鏈的衝擊。美國給印尼的關稅甚至低於越南的二○%,凸顯美國想要拉攏印尼的企圖心很強。
全球供應鏈可能洗牌
川普這次對等關稅對盟友毫不手軟,這也凸顯美國的雙赤字壓力,已經大到不得不採取向盟友採取高關稅來解決問題。假如到八月一日對這些盟友仍是以表列數據課關稅,有可能與這些盟友的關係緊張,甚至互打貿易戰,是否影響安全合作意願將受到考驗。這次美國對日本、南韓、歐盟、加拿大與墨西哥都課徵二五∼三五%不等關稅,引發貿易對手強烈不滿。美國與北約、美國與日本、南韓都有戰略合作關係,分別圍堵俄羅斯與中國勢力的擴張。美國在德國、日本與南韓都有駐軍,川普也要求駐在國提高軍費分攤和增加國防支出,以降低美國政府的財政負擔。
目前看來,歐盟、加拿大的反應較激烈,未來若談崩,有可能與美國互打貿易戰。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束,執政聯盟慘敗,日本對美開放稻米和汽車市場並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商,稅率從二五%降到十五%,南韓與墨西哥對美國態度是持續談判到最後一分鐘,以達到把關稅降到最低為目標。川普關稅長期將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洗牌與重組,誰對美國的關稅低,可望加速吸引企業到當地國投資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