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新世代─細胞與基因治療 
  •   
      
作者:徐玉君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59期      出刊區間:114/07/04~114/07/10


隨著生物科技發展的漸趨成熟,在世代推演下,癌症治療模式從最早的外科手術,到放射治療,接著有了化療和最近十餘年發展迅速的標靶治療(即大分子抗體藥物);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下一個新的醫療新世代─細胞與基因治療(CGT),也是近年全球生技新藥的重點開發方向,國內有哪些公司在此領域急起直追,並進入臨床試驗發展階段,未來價值潛力值得探討。



CGT市場規模邁向千億美元



由於全球CGT發展日趨成熟,CGT應用於癌症治療、遺傳性疾病與罕見疾病已見相當成效,越來越多的CGT產品獲得各國監管部門的核准上市,因此,估計CGT產品的臨床與應用將會持續增加;而據統計,累計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四千餘項臨床試驗或臨床前階段的CGT開發,共計有二千八百餘家業者參與;再者,根據Nova One Advisor資料顯示,二○二三年全球CGT市場規模已達一八一.三億美元,估計到三三年市場規模將達九七三.三億美元,十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將高達十八.三%(見圖)。

而從近年全球CGT的重大授權及併購案件(見圖表),可以看到CAR-T細胞療法仍然吸引國際大藥廠的積極併購,這當中又以去(二四)年底羅氏以總額高達六一.九億美元的金額,併購美國Poseida Therapeutics還在臨床前階段治療多發性骨髓瘤、B細胞惡性腫瘤、及實體癌的異體CAR-T及其技術平台;至於重大授權案,可以發現有兩個以調節型T細胞為授權的療法,且金額均遠高於另外兩個授權案,顯然,隨著CGT治療的推展,仍然持續發現更多次世代的治療機轉與標靶。

甚麼是調節型T細胞(Treg)?這是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T細胞,可抑制保護型細胞(如T細胞、B細胞)活化(類似免疫系統的煞車),以維持自身免疫耐受性,並避免過激免疫反應造成損傷。國內唯一專注於調節型T細胞為核心療法的台寶生醫(6892),早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功建立濾泡調節型T細胞(Tfr)的大數據資料庫,並篩選出具潛力的基因修飾候選基因,早一步為開發新一代產品奠定重要基礎。

今年五月,台寶生醫進一步與全球頂尖醫療機構梅約醫學中心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規劃於美國鳳凰城共同打造創新園區,專注於次世代細胞治療製程技術的研發,並結合台寶自主開發的短製程平台FAST CGT,攜手推動次世代細胞治療產品的發展,期雙方能共創實現一針搞定,不必天天吃藥的新治療時代願景。



台寶轉型專注調節型T細胞



目前台寶生醫旗下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新藥Chondrochymal已授權給新加坡Senectus公司,由該公司負擔相關臨床費用,一旦啟動收案,台寶還能以每劑固定價格向Senectus收取提供臨床用藥費用,屆時將會有來自Chondrochymal的新藥營收挹注。此外,實體器官移植抗排斥新藥TRK-001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收案,目標於收案完成後一年取得初步療效數據,同時將爭取再生醫療先進療法(RMAT)資格,推動新藥提早上市。

近期有兩家新登錄興櫃生技公司,也致力於CGT領域,其中專注於免疫腫瘤學創新生物藥開發的漢康KY(7827),以自建 FBDB平台為基礎,開發融合蛋白生物藥,主要機轉在於重啟人體先天與後天免疫雙軌攻癌機制,並專攻腫瘤細胞的免疫偽裝路徑SIRPα/CD47,具有突破現有PD-1/PD-L1免疫療法潛力。由於該技術平台靈活組建多功能生物藥,可將多重抗癌分子組裝成一生物藥,建立多重標靶機制,同時激活先天性與後天免疫系統,提升腫瘤殺傷效果。

目前漢康共有八個研發專案融合蛋白生物藥進行中,其中兩項生物藥包括HCB101及HCB301均已進入臨床一、二期階段。HCB101是具高度專一性的第三.五代SIRPα/CD47融合蛋白藥物,可有效識別並清除腫瘤細胞,且不影響紅血球,較第一代Gilead單抗藥物安全;已完成Phase 1a臨床試驗,進入全球性Phase 1b/2a臨床試驗。而HCB301則已取得美國FDA與中國NMPA核准進入一期臨床試驗,並於今年第二季啟動收案,未來亦將依試驗成果尋求國際授權合作。

另一家聚焦RNA核酸新藥平台布局全球市場的智新生技*(7832),專注於以RNA核酸技術研發傳染性疾病治療藥物,目前開發中的候選藥物分別為治療COVID與流感的IG-001與IG-002。藥物機轉為可分別針對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及其同類型變異株中高度相似且較不易出現變異的超保守序列片段進行基因沉默,進而精準抑制病毒複製,以控制病情達到療效。公司目前規畫以脂質奈米粒子(LNP)與外泌體(Exosome)做為RNA核酸藥物之包覆遞送載體,且皆採用siRNA(短干擾RNA)基因編輯技術,具備高度專一性及能應對高突變率病毒優勢,能顯著且有效地抑制病毒的複製與感染。



漢康、智新 創新機轉受青睞



根據國際醫療顧問機構Towards Healthcare報告,全球RNA療法市場規模預計將從二三年的六八.三億美元成長至三四年的四○八.一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十七.六四%;加上全球傳染性疾病日趨廣泛且頻繁的傳播與流行,估計全球傳染性疾病療法市場規模將從二四年的四九三億美元,以三.七%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三三年的六八六億美元規模。而智新以創新並領先的核酸藥物療法,除具備獨特的副作用低、脫靶效應及藥物交互作用較少等優勢外,更不易產生抗藥性,就創新趨勢而言,為智新創造公司極大價值。

其他盤面上在CGT領域也具備獨特性,且已進入臨床的公司還包括有路迦生醫(6814)屬於記憶型T細胞的Lulym T進行治療肝癌臨床試驗收案中;聖安生醫(6926)以旗下的「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讓外泌體膜上帶有HLA-G的奈米抗體,精準導航外泌體至表現HLA-G的腫瘤細胞的創新療法;育世博KY(6976)以獨特的抗體細胞連結(ACC)和γδ2T細胞兩大技術平台,開發多樣性細胞療法;沛爾生醫(6949)則是擁有多鏈、異體治療以及慢病毒自製能力三大優勢的CAR-T領導廠商等,均可持續關注留意臨床進度發展。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