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檔震盪加劇  謹慎保守應對第三季行情
  •   
      
作者:江文勝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58期      出刊區間:114/06/27~114/07/03


二○二五年過了一半,若從指數變化來看,加權指數、櫃買指數回到二四年底封關時的位置,台股投資人上半年白忙一場;而美股中包括S&P 500、Nasdaq、費城半導體指數位階雖然都高於去年底封關,但差距並不大,也幾乎等於做白工。

雖然第二季川普四月二日對等關稅政策形成的「人造熊市」讓全球股市虛驚一場,但不代表全球股市在第三季又將馬上回到多頭軌道,因為下半年變數仍多。



第三季行情變數多



(1)回補四月二日解放日缺口,主力大戶解套,加上技術面短線又來到相對高檔: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令人措手不及,四月二日收盤二一二九八.二二點,短短幾天跌到四月九日收盤一七三○六.九七點,下跌三九九一.二五點,跌幅十八.七四%,市場哀鴻遍野,連主力大戶都來不及出場,不過隨著川普大逆轉,全球股市隨即反彈,加權指數在六月十一日反彈到最高二二四七○.一點,將四月二日解放日跳空缺口全面回補,甚至不少個股股價還創新高。主力大戶好不容易解套,甚且獲利,要再重倉拚第三季績效的機會不大,更何況,法人及集團六月底作完帳之後,七月份也沒有繼續拉抬的誘因,在技術面來到高檔過熱之後,第三季行情趨向平淡的可能性大增。

(2)匯損衝擊第二季業績利空漸浮現:新台幣三月三十一日收盤三三.一八二,四月三十日收盤升值到三一.九九,五月二十九日收盤持續升值至二九.九○五,六月十七日最高升到二九.四六,累計第二季迄今新台幣升值幅度超過十一%,對外銷及壽險衝擊大,金控公司每個月都會公布單月獲利,提前揭露新台幣大幅升值所帶來的衝擊。

據統計,十四家上市金控五月因新台幣強升逾二元,衍生高額匯損,多家金控旗下壽險大虧,只有國泰金(2882)是唯一子公司壽險未單月虧損,導致整體金控五月單月由盈轉虧,合計五月淨損六八.四四億元,累計前五月純益衰退至一五五四.○七億元,年減四一%。前五月累計獲利比去年同期成長的公司,只有玉山金(2884), 而金控五月單月虧損的則增至三家,即新光金(2888)、凱基金(2883)與富邦金(2881)。金控累計獲利萎縮、年減幅度放大,唯一累計虧損的新光金則是前五月累虧破三○○億元,每股淨損一.七七元。

富邦金受富邦人壽五月淨損九一.四億元影響,五月淨損五七.九億元,不過富邦金累計前五月EPS二.八九元,仍居第一。

凱基金控五月淨損七三.六三億元,主因凱基人壽五月匯損衝擊,凱基金前五月純益也縮水至一八.六一億元,年減八五%,EPS○.一一元。

新光金五月淨損達一四八.三億元,累計前五月淨損擴大至三一二.一億元,較去年同期由盈轉虧,每股淨損一.七七元。新光金表示,單月虧損主要是新光人壽因台幣大幅升值,致認列匯兌未實現評價損失所致。

第二季新台幣升值幅度超過十%,對毛利率不到十%的外銷出口業者將是一大衝擊,預期不少電子及機械業者將因匯損而導致第二季業績出現由盈轉虧的局面,第二季財報將因匯損而出現驚嚇的公司恐不在少數,這是第三季台股行情的重要變數之一。

(3)美中關稅談判歹戲拖棚:美中在日內瓦敲定的貿易戰休兵九○天協議,將在八月十日屆滿,但美國官員暗示,正尋求再延長九○天,顯示美中不太可能在原本的八月期限前,敲定更長久的貿易協議。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官員暗示正尋求進一步延長美中五月調降彼此關稅的日內瓦協議九○天,延到十一月,而且美國與中國大陸日前在倫敦達成的貿易協議,並未觸及有關國家安全的軍用稀土出口管制問題,可能成為雙方達成更全面協議的阻礙。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六月十二日表示,美國對AI實施嚴格出口管制,Nvidia營收和獲利預測將排除中國大陸市場,他也暗示,現在不指望美國會解除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

(4)中東以伊衝突升高:俄烏戰爭還沒有解決,以阿衝突持續中,最近以色列、伊朗更是爆發衝突,伊朗六月十三日向以色列發射數百枚彈道飛彈,報復以國稍早對該國發動的攻勢,緊張情勢大幅升溫,美國喊話無條件投降,伊朗回嗆戰鬥已經開始,美國川普政府在六月二十二日攻擊伊朗三處核設施,點燃中東全面爆發戰爭的風險。

若油價長期居高不下,亞洲仰賴石油進口的新興市場中,以印度、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最為脆弱。穆迪分析美國保護主義已讓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溫、局勢混亂,油價此時再度大漲,對全球經濟而言時機實在不妙。

國泰台大產學研究團隊日前發布最新的經濟預測,考量國際經濟不確定性、民間消費力道趨緩、關稅措施恐影響下半年出口等三大不確定性,儘管維持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二.八%,但預估區間小幅下修至一.六至三.五%,反映下半年成長動能恐將趨緩。



港股可以持續關注



上半年出口動能強勁、AI浪潮帶動科技業產能擴張,一至五月出口年增高達二四%,五月出口更創五百億美元新高。然而,這波出口熱潮背後受川普關稅豁免期影響,目前政府還在談判貿易關稅,仍具不確定性,隱憂是下半年出口動能是否會呈現斷崖式下滑。

今年在美中各領域角力戰中,中國在軍工、航太、AI、機器人,甚至IP等軟實力各方面崛起,引起外資關注,其中美商高盛看好陸股有三大理由,包括(1)AI技術突破;(2)政策支持,人行加大降息和社融規模;(3)全球資金配置,對陸股配置處歷史低位,未來具有二○○○億美元流入潛力。

其實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已大買A股,根據已披露今年第一季財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三三家公司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名單,顯示境外資金對大陸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持續升溫,特別是在能源、工業自動化等戰略性領域的布局。

陸媒報導,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最新現身紫金礦業和東方鋯業的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之中,成為今年第一季QFII新晉的重要代表。另一家中東重量級機構科威特投資局(KIA),在第一季加倉中國市場,首次出現在工業自動化與能源電力企業英威騰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倉達五二三.六四萬股,位居第七。

不過港陸股中包括香港恆生指數、香港恆生科技股指數、國企股指數、滬深三○○、上綜指數、上A指數、深綜指數、深A指數,其中香港股市相較陸股而言對國際資金更有吸引力。

二○二五年以來,大陸資本市場「A+H」上市模式擴張態勢顯著,像是寧德時代(03750.HK)、納芯微等企業相繼披露赴港上市計畫,涉及新能源、半導體、高端製造三大熱門領域,「A+H」上市陣營持續壯大,港股規模及市場活絡度明顯提升,持續吸引中國及國際投資者資金湧進,是未來兩岸三地中不可忽視的市場。

未來香港科技股的角色要越來越吃重,將打破以往重地產、金融而輕科技的刻板印象,包括半導體、AI、機器人、生物科技、互聯網等科技類股仍將是多頭聚焦重心。像香港恆生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今年大漲七六.五三%,漲幅遠高於香港恆生科技指數(HSTECH)的二六.四九%。就目前美股與陸港股的相對基期來看,第三季全球股市全面經過修正之後,港股有機會領先脫穎而出。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一席話,掛保證不用等到二○二七∼二八年,機器人將比預期更快挹注營收,使得機器人族群大為振奮。



台股Q3投資亮點



反映在台股資本市場上,下半年就有二檔機器人股準備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包括控制器廠新代(7750)及廣達(2382)子公司達明(4585)上市案過關;其中達明機器人於協作機器人的市占率達十%,本益比將近一○○倍;而第一季毛利率高達四四.六四%的控制器大廠新代受惠控制器、伺服驅動以及機器手臂等解決方案,今年首季單季EPS繳出七.六八元的優異成績,遠超過精密行星減速機大廠台灣精銳(4583)首季EPS四.一六元,激勵新代近期股價一度突破八○○元大關甚至超越台灣精銳成為機器人股王。

這兩檔具有份量的機器人股下半年掛牌上市,將帶動概念股的比價行情。包括所羅門(2359)、和椿(6215)、羅昇(8374)、盟立(2464)等較早布局的公司外,老牌集團鴻海旗下廣宇(2328)、正崴(2392)、台達電則透過併購加速趕上,機器人供應鏈無論資金面、產業面均在凝聚相當氣勢,第三季台股拉回過程中,機器人族群將是布局第四季行情標的的首選族群之一。尤其新代與台灣精銳的機器人股王爭霸更將是機器人大軍奔騰的重頭戲。

其他跨足到機器人領域中還有光學鏡頭廠久禾光(6498)在AI與多元應用需求帶動下,去年EPS五.五七元,今年首季淨利年增三二.二五%,單季EPS一.五元,法人估今年上下半年營運四比六甚至可達三比七結構,今年營收及及獲利可望同創新高,EPS挑戰七元以上,股價在所有均線之上,第三季若有拉回,仍可偏多操作。

另外興櫃市場臥虎藏龍,像導體IC測試設備供應商鴻勁(7769)今年第一季淨利二五.六八億元,年增一七九.三四%,單季EPS達十五.八九元。受惠於全球科技巨擘加速布局AI/HPC等所需的先進封裝產線,鴻勁目前產能維持滿載並持續擴充,訂單能見度已達今年第三季,今年EPS上看七○元,長線業績具有爆發力,若遇大盤系統性風險拉回,可優先列為觀察重心。

(本專欄中所提及上市、上櫃、興櫃等相關個股僅供資料及心得分享,並不具個股推薦與投資建議,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pressplay每天於盤前或盤後之個股或大盤分析)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