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轉運中心就在台灣  哪些公司將脫穎而出?
  •   
      
作者:黃啟乙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56期      出刊區間:114/06/13~114/06/19


近年來,美中關係的惡化,從貿易戰到進一步的對抗,甚至到最近哈佛大學與川普政府的爭議,反應出美國對中國的旅客及留學生赴美審查的日益嚴格。而這般的影響,也反應在美中之間國際航班的減少。這也會造成產業上的消長。

回顧過去三、四十年的台灣經濟發展,從一九七○年代之後,台灣逐步進入工業化社會,此時也是所謂「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開始崛起的年代。

尤其是二次大戰之後,在美國進一步成為全球霸主,以及消費大國之後,美國的製造業開始外移,首先移往日本,由紡織、製鞋等輕工業開始,而後受到韓戰及越戰的影響,成為美國在亞太重要的補給及製造中心,令日本的鋼鐵、造船等重工業再起,而後日本經濟正式起飛,也創造了八○年代日本的榮景,甚至被視為全球的世界工廠。

但隨著日本經濟的繁榮,令日本的生產成本大增,一九八五年之後,正因為「廣場協議」,加速日圓升值,使得日本世界工廠的地位,移往「亞洲四小龍」。



台灣歷經多次考驗



所以,在八○年代,台灣工業進一步發展起來,出口貿易大增,也因而造就了高雄港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大的貿易港。

進入九○年代之後,台灣也開始面臨生產成本大增的壓力,土地成本、薪資大增,以及新台幣大幅升值(一九九二年,新台幣兌美元一度升值到二四.五元兌一美元)。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已起,再加上一九九四年人民幣的匯率,一口氣由五元兌一美元,貶至八.二七元,再配合中國當時低廉的土地、勞動成本,大量吸引外資、台資等,大量到中國投資設廠。

於是,台灣的產業開始大量外移至中國,最後中國也成為世界工廠。

面對產業情勢在一九九○年代之後的大變化,高雄港的地位便一路下跌,轉而由中國的港口所取代。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企圖扭轉此情況,雖然也提出打造台灣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願景,但卻是時不我予!

所以,台灣從一九九○年代的下半葉,到二○一八年之前,除了內需一再停頓,出口金額長年在二千五百億美元左右,並沒有太大的進展。

關鍵在美國到二○一八年第二季,川普開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之後,情勢出現逆轉,大量的台商、產業回流台灣,甚至人才也逐漸重返台灣,於是台灣的出口額成長,甚至在二○二○年後,在全球飽受疫情之苦時,台灣的出口卻蒸蒸日上!甚至在二○二二年,台灣的出口總值創下歷史新高,來到四千七百億美元,幾乎是二○一五年之前的一倍左右。這代表著產業回來了,台灣的出口重新步上新的里程。



全球AI製造中心在台灣



再加上近年AI產業的崛起,台灣成為全球的AI生產中心,甚至吸引外資紛紛入駐,或重返台灣,甚至Nvidia也選定台灣,作為第一個海外總部,這代表著台灣在下一個階段,出口總值將更上一層樓!

不僅如此,在美中情勢惡化之下,兩國的往來也受到強烈的波及,據統計,目前美國與中國之間,每周的航班已降至一○○班左右。

要理解,兩國或兩地航班,除了運輸旅客之外,更重要的也是貨物運量的指標,當航班減少時,也代表人民往來減少之外,航空的載貨量也將因此而減少。

反觀台灣與美國每周的航班則不斷上升,截至去年底為止,每周已超過一六○班以上,預估到今年底將增加至一七○∼一八○班以上。未來依然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最主要是台灣優異的地理位置,尤其在亞太地區中,東南亞國家要飛往美國或北美地區,因此航線過長,大多需要轉機,過去可以選擇在中國或香港轉機,但近年紛紛轉到台灣,因此台灣飛北美的班次,不僅超過中國也多於香港!



遠雄港營收不斷上升



當台灣逐漸成為東南亞國家的轉機中心之後,有人就會有貨物,台灣在三十年前,企圖打造的亞太轉運中心,反而現在正要實現了!

按照趨勢的發展,在台股之中,遠雄港(5607)以其獨特航空自貿港的特性,在未來將具有長期的成長性。

應該這樣來說,在台灣的航空貨運市場中,華航(2610)、長榮航(2618)及遠雄港是三家主要辦理進出關及貨運的企業,面對未來以及貨物的轉運之下,近年來相關業務正不斷上升中。

尤其是遠雄港,乃是台灣最重要的航空貨運中心,加上擁有自貿港特色,其實是站在趨勢的浪頭上。

若從營收表現來看,遠雄港自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營收便不斷上升,尤其從年營收來看,已由十七億元左右,到二○二四年營收已達到三四.六五億元,基本上已成長一倍以上。而且今年營收也持續成長,代表業務進入上升趨勢。

為因應業務量的增長趨勢,再加上遠雄港的空運自貿港的優勢,吸引出口企業進駐遠雄港的廠辦大樓!為了擴大廠辦規模,近年來遠雄港不斷增建大樓,但因廠商入駐的時間未能迅速配合,導致去年提列了一定的折舊費用,營收走高但獲利衰退的現象。

尤其從營益率來看,遠雄港自去年第一季以來,營益率都超過三○%以上,分別是第一季的三四.○四%、第二季的三二.三一%、第三季的三四.四六%,以及第四季的三一.○九%,與過去不到二○%有著顯著的改變!



長榮航太成長可期



到了今年第一季,遠雄港的營益率更衝高至三四.九二%,EPS回升至○.五二元。下一個階段,在廠商陸續進駐之後,獲利的數字就有大幅回升的空間,所以股價的發展上亦可期待。

除此之外,在台灣逐漸成為亞太轉運中心之後,可以預見,台灣未來的航班會愈來愈多!台灣也可能成為重要的飛機維修中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長榮航太(2645),因為長榮航太一開始成立的目的,就是為長榮航空的機隊進行飛機的維修,而後又與全球主要的飛機引擎製造廠商─奇異,合資成為長異的引擎維修公司,目前除了波音之外,也打入空巴供應鏈,這是推升長榮航太未來業績成長的最大支柱之一。

不要忘了,現在全球民航機的需求,包括換機在內,正不斷上升之中,甚至市場也預估,航太市場未來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好光景,而長榮航太除了維修業務之外,又有航太零件的生產,近年又跨入無人機的領域。因此,在下個階段,長榮航太將扮演類股的重要角色。

駐龍(4572),也是波音重要的供應鏈,去年營收創新高,稅後純益也上升至二.八四億元,也是歷史紀錄,EPS為七.二九元,將分派四.七四元現金股息,以及○.二六元的股票股利。

雖然駐龍第一季的業績表現不如預期,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稅後純益為五一○四.八萬元,EPS為一.三一元,但看到波音在過去一段時間,業績及股價正迅速自谷底回升之中,故而預估今年上半年,也許是駐龍業績較為低潮的階段,但最慢到下半年之後,可能會進入新的成長階段,股價歷經短線回檔調整之後,反攻的力量也正升高之中。



航太軍工產業進入成長期



另外,在觀察五月份營收之中,股價一度勇攻至五八.六元的晟田(4541)已創下歷史新高,達一.六六億元,亦較去年同期成長三六.二%。也意味著航太產業的景氣在不斷回升之中,股價反攻的力量又開始升高。

最後,還是要看漢翔(2634),因為漢翔一直是台灣航太產業的龍頭,而漢翔又是航太、軍工產業的複合公司,自去年以來,又成為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重要領頭羊。

所以,漢翔業績以及股價表現,對航太及軍工股價而言,亦具指標性地位,因而以操作上來觀察,若漢翔可以在趨勢上重新步入多頭上攻的趨勢,相關類股全面性走強的可能性將大大升高。

再看到業績可期的宏全(9939),預估在七月二日進行六.二元的現金分派除息。

不要忘了,近五年以來,宏全每一年EPS都可以年年創新高,而配息也是年年增加。所以,這是一家長期成長的公司,配合在「飲料代工」的業績不斷增長,而且產業不斷上升之後,可以預期未來幾年業績及獲利,仍將再創新高而上。即便是第一季因為匯兌及業務費用上升,令EPS為二.三三元,略低於去年,但在逐漸進入旺季之後,宏全將進入新的成長期,對股價而言,向上推升的力量也可期待。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