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格局避險  如何因應全球股市「川普化」
  •   
      
作者:江文勝     文章出處:先探雜誌   2346期      出刊區間:114/04/02~114/04/10


川普關稅戰煙硝四起,持續衝擊國際股市,白宮證實川普即將宣布新汽車關稅,川普再放話,確定四月二日對等關稅將會公平實施;除此之外,據彭博報導,川普對進口銅徵收關稅計畫,可能在最近幾周就會實施,比預定時間提前幾個月。最近甚至還有一個新名詞出現「二次關稅」,即川普威脅將對任何購買委內瑞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徵收二五%的關稅,這個動作可能擾亂全球能源貿易。

川普關稅幾乎每天都有新變化占據新聞重要版面,時而傳出有轉圜空間激勵國際股市拉升,但時而又有新關稅政策出籠,衝擊全球股市下跌,股市漲跌有如川普善變的心難測,面對股市出現「川普化」的走勢,投資策略該如何因應?



美國也受害關稅政策



川普關稅戰傷害到全球經濟,美國也難置身事外,Fed官員表示,川普推行的關稅政策又帶來了新的變數,Fed的下一次降息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近期密西根大學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家庭對於長期通膨的預期達一九九三年以來最高水準。調查揭示消費者預計未來五∼十年內的通膨率為三.九%,遠高於目前五年遠期利率二.二%水準。且該Fed官員警告一旦市場長期通膨預期開啟上升態勢,這將是「重大危險信號」。

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近期公布,三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急速下滑到七.二點,至九二.九點,創二一年一月以來最低,也低於彭博資訊和路透經濟學家預期的下滑至九四點。且該指數連四月下滑,與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大致相符。

美國商務部三月二十六日公布,二月整體耐久財訂單增加○.九%,優於預期的衰退一%,但扣除航空與國防類別的核心耐久財訂單卻減少○.三%,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二%,更低於一月經上修的增加○.九%,是去年十月以來首見不增反減。

從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至四年多來最低,核心耐久財訂單也意外下滑,反映民眾和企業都擔心關稅將推升通膨,恐懼經濟可能陷入衰退。華爾街分析師示警,對股市有下跌的風險。

的確如此,道瓊跌破年線之後反彈,但大M頭頸線壓力位置無法突破,又再度回測年線支撐,空頭壓力不輕,S&P 500再度跌破年線。

相較之下,科技股的壓力更大,Nasdaq再度跌破年線支撐,費城半導體走勢更弱,早在今年二月就跌破所有均線支撐並轉為空頭格局,這次反彈連年線都沒碰到。



外資近九月在高檔賣超



台股與美國高科技股連動密切,Nasdaq及費城半導體指數走弱甚至翻空,連帶也拖累台股,尤其外資近九個月來在台股高檔賣超金額超過一.四兆台幣。

外資自二四年七月以來迄今賣多買少,統計近九個月來,外資累計賣超台股金額高達一.四兆台幣,而且是在加權指數相對高檔調節,最近加權指數在三角形收斂後跌破,頭部隱約成形,雖然偶有小型股連續拉升吸引人氣,但許多大型股如鴻海(2317)、廣達(2382)都已跌落年線下翻空,台積電(2330)更是二年來首度跌破年線。

加權指數這波反彈量能明顯萎縮,櫃買指數更已位於所有均線之下,加權指數及櫃買指數完全跟不上美股,顯示主力大戶興趣缺缺,尤其市場亮點AI產業傳來警訊。

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及主席蔡崇信近期示警,現階段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速度超出AI的初始需求,尤其美國許多數據中心投資彼此重複或相互重疊,使得AI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風險。阿里巴巴是大陸雲端服務龍頭,蔡崇信的示警,引發市場對AI泡沫化疑慮升高。

而接著高盛也因GPU迭代期影響以及供需的不確定性所致,下修二五∼二六年AI伺服器機櫃(Rack-level AI Server)出貨量,預計從三.一萬台和六.六萬台下修至一.九萬台和五.七萬台(以144-GPU等效計算)。除下調廣達投資評等,由買進轉為中立外,鴻海、緯創(3231)、奇鋐(3017)、雙鴻(3324)、台達電(2308)、台光電(2383)、台燿(6274)、聯茂(6213)、金像電(2368)及嘉澤(3533)十檔目標價全面調降。

台股AI族群主要集中在伺服器等硬體相關,受到的衝擊最大,尤其大多是大型權值股,其中不乏像鴻海這種頭部成形或技術面明顯走空的大型權值股,這也是台股近期反彈相對美股弱勢的主因之一。

至於港股拉升後進入高檔強勢震盪,強勢股如從事玩具設計、生產、行銷的泡泡瑪特(09992.HK)股價創新高,一年來漲幅高達八五九.二九%。其他大型且高基期股如阿里巴巴(09988.HK)、中芯國際(00981.HK)進入整理,轉由低基期類股或個股輪動表態,但主軸仍是在AI、機器人,還有智(自)駕及生物科技製藥相關。



陸港股多頭進入整理



今年GTC大會中,黃仁勳專題演講雖無法激勵相關族群股價,但宣示通用機器人時代、自駕時代雙雙到來,Nvidia長線藍圖中對自駕時代來臨、攜手通用汽車打造AI自駕與工廠,及人形機器人的長遠發展,依然是投資圈的火線焦點,並不因短線行情波動而喪失討論度。

美銀證券大中華區汽車行業與工業主管李明勳直指,香港與大陸今年三大投資主軸在AI、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趨勢確立,同屬大中華市場的台灣科技產業在中美加速發展與科技競賽環境中,供應鏈持續尋求機會。

AI人工智慧相關、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三大投資主軸,都屬泛AI投資概念。美中兩大國科技競賽愈來愈激烈,自動駕駛與人型機器人躍為重要戰場。

大陸多家車企今年來紛紛宣布L3級(Level 3,有條件自動駕駛)自動駕駛量產計畫,「智駕平權」的理念下,高階智駕的價格也被拉低至前所未有的親民區間。近期包括奇瑞汽車、廣汽集團、極氪、小鵬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先後發布智駕方案並披露L3級自動駕駛量產時間表,大陸L3級自駕落地進入倒數計時。

從軟體算法實現深度學習、端到端神經網路架構,到硬體成本大幅下降,得以使高階智慧駕駛的門檻大幅下降。到了L3級,就是進入「真自動駕駛」,此等級的車輛已經可以在大部分情況自動駕駛,但駕駛還是要隨時準備控制車輛,汽車偵測到需要駕駛者情形時,會讓駕駛接管控制。

比亞迪於二月十日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倡導智能駕駛普及(智駕平權),王傳福親自推動智能化轉型,目標直指二○二五上半年實現自研高階智駕(高速NOA)量產,並下放至十萬元級車型。

AI風口正盛,中國智駕公司去年底掀起了IPO浪潮,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在港股上市,接著文遠知行(WRD.US)在美上市,市場反應相當積極,不少長線資金、全球投科技股的資金參與其中,對於優質的智駕公司IPO項目,投資者不吝高額資金投入。

其他已遞交招股書和準備上市的名單中包括佑駕創新(02431.HK)、縱目科技、小馬智行、Momenta等,其中佑駕創新今年初已成功赴港上市。

佑駕創新不久前宣布,獲得多封定點通知書,將為某全球知名車企旗下的合資品牌、豪華品牌提供DMS/OMS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兩家車企分別是大眾和奧迪。此外,佑駕創新獲納入港股通,預期公司的公眾知名度將得到提升,公司H股股份在香港聯交所的交易流動性也將得到改善。

佑駕創新也跨足智能機器人領域,全資持股深圳小竹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小竹機器人經營範圍包括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智能機器人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

智駕、機器人題材,還有股價相對低基期等同步發酵,激勵佑駕股價在恆生指數回檔逾千點過程中,逆勢大漲創掛牌來新高,累計今年來最大漲幅高達一二二.一五%。另從事汽車智能晶片的地平線機器人更成為「恆生科技股指數」漲幅最高的成分股,顯示智駕題材在港陸股多頭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另外,還有近期低檔轉強的生技醫藥股,低基期優勢下包括榮昌生物(09995.HK)、藥明生物(02269.HK)等不受指數波動影響持續震盪盤堅。

台股受到川普關稅衝擊比港股大,短線選股避開高駕且高基期及漲多個股,選股聚焦低價、低本益比、低基期、高成長角度,如台翰(1336),惟台股大盤均線下彎已轉空,宜降低持股,設好停損點。



台翰低價且低本益



台翰主要從事模具、塑膠成型和二次加工。營收占比,越南四九%、菲律賓四三%、東莞八%。

宣德(5457)在二○二○年入主台翰取得二八.九%成為最大股東,新團隊主導下近幾年獲利亮眼。受惠營收規模擴大,生產效率提升,採購原料成本和人力費用管控得當,台翰去年營收二五.六億,年增十.七%,毛利率十七.五%,營益率八.四%,EPS二.一元,創近四年新高。

法人認為,原創始團隊應已淡出,後續該公司將為最大股東宣德提供歐美系客戶非陸產能彈性,後續來自非事務機的營收占比將逐年提高,業績可望持續走高。台翰確定今年啟動越南新廠擴建下,顯示未來訂單及營運能見度應可明顯提升。

台翰去年產品如PC和周邊、攝像機、網路安全等,今年將增加家用電器產品,如遊戲和VCM等元件。今年前二月營收三.八九億,年增十二.五%。

法人看好今年越南新廠加入,產能倍增。越南廠土地面積三.四萬平方米,供應鏈完整與完備的開模機器設備,使得模具維修和保養,皆能滿足客戶需求,到後段組裝一條龍服務。越南新廠將增加土地面積六萬平方米,第一期為三.二萬平方米,規劃今年第三季將導入量產,而新舊廠區距離約十分鐘車程,將能集中管理和資源共享。

法人預估今年在新廠加入下,若以利用率五五∼六○%計算,完整貢獻下半年,預估將可增加營收三.五∼四億。受惠新廠效益,今年營收上看三○.六億,年增近二成,EPS可望挑戰二.七元。目前每股淨值二四.四元,含息○.九五元,本益比僅約九倍,在全球股市「川普化」波動難測過程中,相對顯得安全。

另興櫃再生醫療公司和迅(6986) 自創立以來始終堅守「新藥開發」與「CMO/CDMO服務」雙軌並進營運模式,以CDMO/CMO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收入支持幹細胞與外泌體技術的研發,研發成果所創造先進製程與技術則投入客戶服務,此模式為公司在發展期內奠定穩健成長基礎。

和迅去年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分別達九一.○一%、五四.三七%、五一.四%,呈現三率三升,全年營收二.八六億元,營業利益一.五六億元,淨利一.四七億元,EPS三.二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擴大及臨床應用突破,和迅在既有客戶成長且國內外新客戶增加助益下,長線業績成長動能值得期待。

(本專欄中所提及上市、上櫃、興櫃等相關個股僅供資料及心得分享,並不具個股推薦與投資建議,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pressplay每天於盤前或盤後之個股或大盤分析)

  財金影音

更多



270*90
270*90
270*90
270*90
2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