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二五年,可以看到台積電
(2330)、聯發科
(2454)、台達電
(2308)等大型權值股再創新高,引領大盤再向上挑戰。但相同的,也見到台塑集團股又破底而下,令人情何以堪!或許創新高的個股可能在突破後,會拉回整理,而連續破底股亦有機會跌深反彈,但為什麼會有如此天差地別的遭遇?這才是重點。
幾十年來,台塑集團是台灣股市之中最令人信賴的投資標的。創辦人王永慶在戰後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甚至被封為「經營之神」。
猶記得王永慶曾多次談到,不會辜負小股東,而且自豪地說到,長期投資台塑集團一定賺錢,事實上也是如此!
雖然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在多年前離世,但台塑集團股仍是很多台灣投資人心目中,最佳的長期投資標的。如今,在台股準備再創新高之際,台塑集團股卻反向破底,令人不勝唏噓!
以台塑
(1301)為例,股價已跌到三○元上方,在一九九○年十月台股跌到二四八五點時,台塑最低價為二九元,也同樣在一九九○年十月,南亞
(1303)最低價跌到二八.三元;如今股價正向台股二四八五點時代看齊,已跌破三○元。
懷念王永慶時代
再看到台化
(1326),股價也跌到二六元左右,幾乎回到台股二四八五點的股價位置。
不要忘了,現在台股指數是站在二萬三千點之上,很有機會再挑戰二萬四千點,幾乎是一九九○年二四八五點的十倍,台塑、南亞、台化,所謂的「台灣三寶」居然跌到幾近二四八五點的價位,到底這是公司經營的問題?還是其他?
若就公司治理的角度而言,台塑集團是個有制度的公司,在台灣當屬一流的企業。所以股價的慘跌,乃是大環境之故,尤其是中國大肆擴充產能,石化產品價格宛如江河日下,到了去年第三季,台塑、南亞、台化居然出現虧損。如果連台塑集團都會賠錢,可以想像得到,石化產業有多慘!
即便是如此,中國的石化大廠依然持續擴產,甚至美國的埃克森美孚石油二○二三年六月在廣東惠州投資乙烯廠,預計在今年、也就是二○二五年投入生產,這對石化產業而言,面對如此不景氣,不僅產能未減,甚至還有新的產能開出。這對台塑集團而言,簡直是難以承受。
台玻股價表現更慘!
也許有不少人在觀察,或期待台塑集團股,可望會出現跌深反彈,從技術面來看,也有這種可能。但為什麼台塑集團股會淪落到只有技術性的跌深反彈?最重要的關鍵,即在「押寶中國」,成為衰退的主因。
不僅僅只有台塑集團,另一個全力押寶中國的企業,就是─台玻
(1802)。
在二次大戰之後,台灣經濟起飛過程中,台灣出現了幾位令人懷念的企業家,除了台塑集團的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之外,台玻的林玉嘉也是代表之一。
當年的台玻,在台股之中是一家長年獲利穩定的公司,也是績優股代表。但自二代接班之後,全力投資中國,卻一代不如一代。在一九九○年代,台玻最高價曾漲到一八八元,而後三十多年,股價便一路走低,在台股一九九○年十月慘跌到二四八五點時,台玻股價最低跌到三六.九元。如今股價只剩下十五元上下,連三六.九元的一半都不到!這些年全力押寶中國之後,台玻變成什麼模樣?
如今,在台股之中可以勇創新高的企業,哪一個不是站隊美國?台積電、聯發科以及AI供應鏈,或者是未來的機器人,與各種AI運用的公司,沒有一家是以中國為主,這才創造出台股可以準備再向二萬四千點攻堅的實力。
聯發科身價不一樣了!
下一個階段,Nvidia與聯發科進行的AI超級電腦,一旦可以擺脫傳統的X86架構,而以ARM架構為主軸,也許會重新改變傳統的NB、PC發展型態,那麼在未來幾年,台灣以及台股可以迎接更美好的發展,屆時聯發科的市值恐怕不會只有七百多億美元,而是來到比想像中更大的市值。
所以,聯發科股價再次來到一五○○元之後,正準備再突破而上,果如此,聯發科的子公司達發(6526),也將有向上跟進的可能。
從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台灣成為美國更為密切的夥伴,在去中國化、去紅色供應鏈的浪潮之下,台灣經濟以及外貿的成績不斷增長。出現了不少長期走多的個股。
其中,關貿
(6183)在二○一八年股價大概在三○元左右,雖然股性偏冷,市場知名度不高,但重點是,關貿最大股東就是財政部,持有三六.一一%的股權,關貿的成立,主要是為了進出口報關的網路化而成立,而後擴展到發票智能、跨境物流等業務,在台灣外貿進出口的增長之下,年度獲利已由二○一八年的二.八億元,EPS一.八七元,一路成長至二○二三年的四.八一億元,EPS也上升至三.二元,呈現年年創新高的型態!
奇兵!關貿股價指向百元
二○二四年前三季關貿的稅後純益為三.八九億元,EPS二.五九元,再加計第四季的旺季來看,全年獲利再創新高可期。也因此,關貿由二○一八年三○多元的股價,一路上升至九二.一元,頗有挑戰百元的架式。
關貿股價得以長線走高,即與台灣從美中貿易戰之後成為受惠者有關。尤其Nvidia今年將在台灣建立海外總部,正積極尋找地點,也引起各個地方政府的競爭,希望Nvidia可以落地。在此情況之下,當台灣成為Nvidia在美國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基地之後,不僅可以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擴大投資,相關的供應鏈也將進一步完備,再加上台灣本來就是AI重要生產基地,對台灣的進出口貿易又將大大加分。
除了關貿之外,股價在低檔的遠雄港
(5607),作為台灣最大的空運自貿區,近年來的營收也大幅上升,去年約來到三五億元左右,相較於二○一八年的二○億元來看,成長力不小,只是去年因自貿區的廠辦大樓完工,入駐率尚未達到標準,在提列折舊之後,造成獲利減少。但自二○二五年開始,在入駐率持續上升,尤其Nvidia、AMD也相繼入駐之後,也許將展現不同面貌,配合股價在相對低檔,反而有更大的表現空間,頗值得注意。
再者,去年十二月營收陸續公布之後,也有幾檔較少被市場關注的個股,其實已展現不一樣的成長力。
以豐達科
(3004)為例,十一月營收就已突破三億元,來到三.○五億元,不僅創下去年相對較高的月營收之外,十二月份又進一步成長,甚至創下歷史單月最高成績,來到三.三八億元,亦比二三年同期成長十.七%。
豐達科正伺機而動
也因此,豐達科第四季營收為九.三二億元,比二三年同期成長七.九%,也創下季營收的新高紀錄,相對二四年一∼三季EPS為四.九五元來看,全年或有挑戰六元以上機會。
相對地,過去一段時間提到的融程電
(3416),股價也一度向上突破,攻氐一八四元之後拉回,一旦量縮回穩之後,有再反攻可能。
其實豐達科及融程電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雖分屬於不同產業,但都與航太、軍工或無人機等,屬於供應鏈的一環,在去中化、去紅色供應鏈之下,也許豐達科在型態上打出中期大底之後,在二○二五年似乎有更大表現機會。
尤其同集團的神達(3706)在去年十一月之後,展現大漲的企圖,下一個目標或可參考豐達科。
宏全今年將繼續成長
再看到宏全
(9939)度過第四季傳統最淡的一季之後,今年又是新的開始,根據過去兩年,尤其是東南亞布局有成之後,通常十月份是一年之中,除了二月份,月營收最淡的一個月。
惟去年宏全即便在十月份單月最淡的營收,仍有二一.四二億元,比二三年成長九%,十一月份上升至二一.七八億元,較二三年同期增長十五.三%,預估十二月份營收有機會再回升至二二億元以上,果如此,就可以預估第四季EPS可望超過二○二三年第四季EPS一.三二元,果如此全年EPS將超過十元以上,首度賺超過一個股本。
再加上,二五、二六年宏全在東南亞布局的生產線陸續投產,也許自二五年之後,獲利將進入另一個階段,EPS數字有機會比照股價在三○○元以上的聚陽
(1477),這也是在二五年可以持續關注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