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中國淪為外國車商墳場

【財訊快報/蘇彬貴】自從中國於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汽車市場從零到有,出現了大鳴大放現象,至今尚不到半世紀的時間裡,中國車市規模非但早已取代美國,躋身全球新龍頭;而且,現在整個中國,累計至少有高達130家大大小小、良莠不齊的汽車公司。
根據估算,一旦這接近130家、分布在全中國各地的汽車廠商,全都卯足全勁來從事生產的話,在一年內的時間裡,其所生產出來的汽車總數量,將會是整個中國車市總需求的一倍。
兵敗如山倒
而如此嚴重產能過剩(overcapacity)的窘境,正是造成市場供過於求,以及如今當地所陷入的車商惡性削價競爭的戰國時代的原因;在這過程當中,外國車商更是節節敗退、兵敗如山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簡為:CAAM)的指出,今年的前4個月,本地的汽車業者在中國車市中的占有率,已經由2020年的約34%左右,一路爬升至達69%的水準;即在5年的時間,外國車商在當地的市占率,就喪失掉了高達35個百分點。
為了蠶食鯨吞市場,本地的汽車業者原本就以低價取勝;而過去幾年來,又不惜血本、進一步啟動沒完沒了的削價戰,一開始在當地市場還保有主導地位的外國車商,這下子更毫無招架之力了。另外,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中國汽車的品質大幅提升,也是導致外國車商在當地市場競爭力下滑的另一個原因。
而即便是市場極其擁擠、競爭如此激烈,但就是有中國的企業,還硬是要進來湊熱鬧;在中國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市場中,佔有著一席之地的小米集團(Xiaomi Corp.;1810.HK)即是其中一個令人相當矚目的例子。
相逢狹路間
由於到目前為止,還是看不出中國汽車的削價戰,何時才真正能畫下休止符;在這樣子的情勢下,未來外商在中國車市當中,顯然日子還是不會太好過。
而除了在全球最大的車市遭受挫折之外,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諸如:比亞迪公司(BYD Co.;1211.HK)、吉利汽車控股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imited;175.HK)等一些中國的汽車大廠,也都迫切地要將其產品輸往海外;如此一來,狹路相逢、冤家路窄,來自中國的車商用的還是那一套,來對付老朋友,以低價取勝。
相關新聞
-
2025/11/28 15:56
上海設立國有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國茂控股,提升國際影響力
-
2025/11/28 12:21
中國最新一週港口鐵礦砂庫存下降0.4%,北部、長江及南部全線下滑
-
2025/11/28 11:53
中金稱,萬科商討債券展期影響可控,不致引發流動性風險
-
2025/11/28 11:29
小鵬、零跑等業績失色,中國電動車廠明年挑戰加劇,股價承壓
-
2025/11/28 11:15
輕鬆健康獲港交所批准,IPO申請通過
-
2025/11/28 10:28
跨月資金寬鬆,中國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降至1.282%,創2023年來低點
-
2025/11/28 09:41
納芯微計畫香港上市,募資最高22億港幣,預計12/8掛牌交易
-
2025/11/28 09:33
華為、中興通訊傳贏得越南5G設備合約
-
2025/11/28 09:16
阿里巴巴推夸克AI眼鏡,進軍AI穿戴裝置市場
-
2025/11/28 08:57
DeepSeek推DeepSeekMath-V2,自驗證數學推理模型挺進競賽金牌水準
-
2025/11/28 08:43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公平競爭座談會,三星、寶馬、嬌生等外商與會
-
2025/11/28 08:35
中國貿促會12月組團訪美,參與企業涵蓋農產、電子、金融等多領域
-
2025/11/28 07:55
中國福萊新材推第三代電子皮膚,開創機械人智能觸覺
-
2025/11/28 07:54
萬科違約壓力升溫,傳求助短期貸款遭多家中資行拒絕
-
2025/11/28 07:14
中國遊戲審批加速,11月份批准178款國產及6款進口網路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