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債市

BIS示警對沖基金槓桿衝擊債市,籲設「最低折扣」限制零保證金融資

2025/11/28 09:25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新任總裁德科斯(Pablo Hernandez de Cos)警告,隨著各國公共債務快速攀升,對沖基金在政府債券市場利用高槓桿進行交易,已成為金融穩定的新風險源,主管機關「優先要務」之一應是收緊這類槓桿操作,避免在公債供給創新高的背景下引爆系統性壓力。

德科斯指出,問題核心在於對沖基金大量採用「現貨–期貨基差交易」等相對價值策略,利用國債與其期貨合約之間的細微價差放大槓桿下注。這類策略近年在美國與主要經濟體急速膨脹,2021年美國國債期貨交易曾因保證金追繳引發劇烈波動,就是典型風險示範。他提到,約七成以美元計價、五成以歐元計價的雙邊回購交易,對沖基金能以「零折扣」(零haircut)融券,等同債券做抵押卻幾乎不被要求多繳安全墊,令槓桿幾乎不受約束。

在高齡化人口與國防支出擴張的推動下,若不進行財政整頓,已開發經濟體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到2050年恐升至170%。德科斯強調,在如此龐大的公債存量逐步由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中介之際,放任高槓桿操作將帶來前所未見的穩定性挑戰,因此「收斂NBFI槓桿」必須被視為重要政策優先事項。

他建議,監管當局應採取「精心組合的工具箱」,其中兩項尤為關鍵:一是推動政府債券市場更大程度採用集中清算,讓不同類型機構在風險管理與保證金機制上受到更一致對待;二是在回購等抵押融資中設定「最低折扣(haircut)標準」,對以國債作抵押的融資額度施加明確槓桿上限,且應針對對沖基金等高槓桿參與者有的放矢,而非一刀切。

德科斯也提到,面對主權信用快速惡化的風險,維持央行獨立性與通膨穩定仍是支撐公共債務可持續性的最有效手段;同時,各國央行之間的外匯互換額度,在市場出現急性壓力時仍是穩定全球金融體系的「關鍵安全閥」。他強調,在債務水位創新高與NBFI角色坐大疊加之下,如何在不扼殺流動性的前提下,為槓桿加上「安全欄杆」,將成為未來數年全球監管架構必須面對的核心課題之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