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歐股

Puma傳獲亞洲運動品牌覬覦,週四股價暴漲近19%

2025/11/28 08:06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深陷經營困境的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德股代碼PUM),因傳出可能成為亞洲體育巨頭的收購標的,週四股價收盤飆漲3.215歐元或18.91%,收在20.22歐元為10月29日以來最高,成了道瓊歐洲600指數成份股第二大贏家,但今年來仍大跌了54.42%,11月18日觸及的15.30歐元為逾十年新低。

市場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安踏體育正評估對Puma提出潛在收購,並可能與財務投資者合作出價;同時,中國運動品牌李寧及日本運動品牌亞瑟士(Asics)也被點名為有意評估該資產的潛在買家。不過,李寧對外回應稱,迄今並未就相關交易展開任何實質性談判或評估,顯示目前仍處於非常初步、試探性階段。

在基本面上,Puma正處於自我定位為「重置期」的艱難階段。公司先前公布的季度業績顯示,銷售額出現雙位數下滑,品牌吸引力減弱、高庫存壓力沉重,再加上美國關稅衝擊,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運動服飾市場明顯落於同業之後。今年7月,Puma下調2025年指引,預期銷售將以低雙位數百分比下滑,並預告在關稅壓力下,2025年恐由原本預期的數億歐元獲利轉為營運虧損。

股價長期低迷,也讓Puma成為「價值洼地」型的收購標的。公司最大股東為法國富豪皮諾家族控制的投資公司Artemis,持股約29%。分析師指出,Artemis對Puma的估值期望,可能成為任何交易談判中的關鍵變數。一方面,潛在買家希望利用估值低檔布局,另一方面,大股東未必願意在當前價格水準拱手讓出控制權,雙方對價格與控制權安排的拉鋸,料將決定收購案能否實質推進。

新任執行長Arthur Hoeld已自7月上任,啟動包括裁員、縮減產品線、強化品牌行銷與渠道整頓在內的重整計劃,希望在關稅壓力和需求疲弱的環境下,重新找回品牌動能。

市場人士認為,本次收購傳聞一方面反映亞洲運動品牌加速全球化、尋求收購歐洲傳統品牌以打開西方市場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再度把Puma的重整故事與潛在併購溢價拉回聚光燈下;後續若有具體出價或正式談判進展,將成為歐洲運動服飾與消費類股的重要催化事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