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蘋果再陷「衝突礦產」風波,美維權團體入稟華府法院提告

2025/11/27 11:46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美國維權組織International Rights Advocates向華府哥倫比亞特區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公司(美股代碼AAPL)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其供應鏈仍使用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盧安達、且與武裝衝突與人權侵害相關的鈷、錫、鉭與鎢等礦產,涉及強迫勞動與童工問題,並指蘋果對外宣稱的「負責任採購」屬誤導性行銷。

蘋果隨即強烈否認相關指控,重申公司不容許供應商使用強迫或童工,並已要求供應鏈停止自剛果及盧安達採購相關礦產,且目前蘋果自家電池設計中約有99%鈷來自回收來源,2024年裝置中鈷的回收比率達七成以上,強調沒有「合理依據」顯示其冶煉與精煉廠資助武裝團體。

起訴書則援引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調查,指名多家中國冶煉廠處理的鈷與鉭礦,與剛果東部遭武裝團體控制礦區及走私鏈條有關,並援引一項英國大學研究,稱與蘋果供應鏈掛鉤的部分礦場存在強迫與童工現象。該團體要求法院認定蘋果違反消費者保護規定,下令停止具有誤導性的供應鏈宣傳,並支付訴訟費用,但本案不求金錢損害賠償。

這已非蘋果首次在「衝突礦產」議題上遭到法律追擊。過去包含蘋果與特斯拉在內的多家科企,曾因鈷礦採購問題遭美方提告,但相關訴訟已被美國法院駁回;法國檢方去年亦以證據不足為由,終止對蘋果子公司的刑事調查。不過,比利時仍有相關刑事案件在調查中,反映國際社會對剛果礦產與全球科技供應鏈連結的審視並未降溫。

剛果是全球最重要的鈷供應國,約占全球七成產量,並出口大量錫、鉭與鎢,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電池與電腦等電子產品。隨著剛果政府近年收緊礦產出口與溯源管制,以切斷武裝團體資金來源,全球相關原料供應也受到擠壓。

市場人士指出,在回收金屬占比仍有限、且需求快速成長的情況下,圍繞非洲礦產的人權與合規風險,恐成為未來大型科企ESG評價與供應鏈穩定性的關鍵變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