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美股
華爾街空頭質疑融資結構,輝達駁斥疑慮,股價週三反彈1.37%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市值逾5兆美元的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美股代碼NVDA)近日向華爾街分析師發出7頁備忘錄,強調公司並未透過「供應商融資」或「循環融資」來推高營收,稱其業務基本面健全、財報透明。
然而,兩位知名做空人士查諾斯(Jim Chanos)與貝瑞(Michael Burry)公開表示保留,認為輝達對虧損AI客戶的大量投資,與過去光纖設備商透過融資拉貨的歷史案例有相似之處,值得投資人提高警覺。
報導指出,輝達在備忘錄中否認類似昔日盧森特(Lucent)舞弊案,以投資或放貸方式,支撐資金吃緊客戶下單購買設備,強調公司客戶平均僅需約53天就會回款,與典型需多年償還的「供應商融資」安排不同。公司並稱,將自身與過去的會計醜聞區隔開來。不過,查諾斯指出,輝達確實「把錢丟進虧損公司,讓這些公司有能力訂購其晶片」,而這些客戶包括OpenAI、馬斯克的xAI,以及CoreWeave、Nebius等AI雲端企業。貝瑞則在個人文章中直指,部分AI企業存在「可疑的收入認列」,來源正是這類與供應商高度捆綁的投資與融資關係。
空頭更憂慮的是,AI生態系正快速引入各種債務工具與結構性融資。一方面,部分大型科技公司被指使用「表外負債」架構支持AI數據中心投資;另一方面,多家AI新創透過傳統債務與巨額合約鎖定未來算力。查諾斯警告,若最終事實證明市場根本不需要那麼多AI數據中心與晶片產能,2027至2028年間恐出現訂單取消與資本開支急凍的風險。貝瑞亦形容,當前AI基礎設施正走向「供給嚴重過度、需求遠未到位」的局面,與當年科網泡沫時期的通訊基建過度擴張有相似之處。
即使面對質疑,輝達仍對前景極為樂觀,強調AI晶片需求「遠超供給」,並聲稱在技術上「領先競爭對手一個世代」。市場上多頭與空頭的分歧日益尖銳,一派視之為長期AI「超級周期」核心受益者,另一派則關注其對客戶投資、AI基建債務槓桿與可能的訂單取消風險。
輝達股價週三反彈1.37%,報180.26美元,但11月以來回吐了22.23美元或11%,市值蒸發近5000億美元,在做空者不斷放話與AI題材波動加劇下,後續股價走勢與基本面能否消化疑慮,仍將是全球資本市場聚焦的關鍵觀察指標。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