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 法人報告

AI並非泡沫!瑞銀看好亞洲科技股,台灣相關產業將迎來長期需求

2025/11/27 07:49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洲資產配置主管胡俊禮(Chun-lai Wu)表示,邁入2026年,投資者正在探討人工智慧(AI)創新、財政支出和寬鬆貨幣政策的強大組合,是否能幫助全球股市擺脫傳統「週期尾聲」的重力束縛,進而加速向前。

胡俊禮指出,AI是這場論辯的核心,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居於核心地位,當前AI熱潮有望帶來必要的生產力提升,克服歷史性限制,幫助市場達到自身的「逃逸速度」。然而,能否實現這一潛力,還取決於投資者是否願意持續為AI提供資金支持、科技領導者是否能成功將創新商業化,以及全球的能源供給是否足夠支撐這一切。

胡俊禮強調,AI仍是全球市場的核心驅動力,並未出現任何放緩跡象。AI資本支出與企業採用率持續加速,資料中心擴張已能支援聊天機器人使用量25倍成長,下一波「代理型AI」與「物理AI」(如機器人、自駕車)將推動算力需求再上臺階。瑞銀預估,2026-2030年全球AI資本支出累計達4.7兆美元,2030年的年支出將達1.3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5%。近期科技公司財報顯示對AI算力和服務的需求較預期強勁。瑞銀認為,這種需求支持科技公司增加資本支出,並預計AI加速變現將縮小投資與營收之間的差距。這意味著,AI活動不僅沒有降溫,反而進入更深層的應用與商業化階段。

瑞銀建議投資人可將股權部位中高達30%配置於AI相關長期趨勢,涵蓋「賦能層」(半導體、雲端基礎設施)、「智慧層」(模型與演算法)及「應用層」(生成式AI工具、垂直應用)。在三個層面均衡佈局,不僅能捕捉完整成長機會,還能降低單一領域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電力與資源主題也能受惠於結構性利多,因資料中心用電需求急升,能源基建與儲能投資將同步擴張。

對台灣而言,這意味著相關產業將迎來長期需求。亞洲在AI投資浪潮中扮演核心角色,憑藉先進晶圓代工、高頻寬記憶體(HBM)、AI伺服器ODM及散熱技術,供應鏈正站在全球AI投資的前沿。

儘管股市估值較高,但並未達到極端水準,這是因為過去幾十年來,市場組成發生變化,愈來愈偏重本益比較高的類股,如IT和通訊服務。當前的估值遠低於此前泡沫時期的水準—科技龍頭公司的12個月遠期本益比為30倍,而1999年領先科技公司的本益比則超過70倍。目前的經濟和貨幣政策環境也有利——利率正在下降,經濟相對具韌性。

瑞銀預估的2030年1.3兆美元AI資本支出在全球GDP佔比僅約1%,遠低於歷史基建浪潮(鐵路、汽車、電信)時的1.5%-4.5%,顯示市場仍有基本面支撐。

對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AI投資並非短期炒作,而是結構性趨勢。雖然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長期成長潛力明顯。

瑞銀強調仍然看好亞洲科技股,瑞銀指出,亞洲科技股在2025年表現亮眼,前10個月累計漲幅超過40%,遠勝那斯達克的20%。這波強勁走勢源於AI科技突破與晶片本土化,結合區域創新策略,為市場帶來結構性增長機會。而以預估本益比為基準,亞洲科技股的估值也低於全球科技股37%。在全球AI資本支出快速成長下,獲利動能預期持續強勁。瑞銀認為基本面仍支持亞洲科技股進一步上漲,並看好亞洲的先進晶圓代工、記憶體製造商、AI伺服器ODM、IC晶片設計公司,以及AI相關電力與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