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陸股
滬指週三跌0.15%本週首黑,創指漲2.14%連三紅,算力晶片、醫藥股領漲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國A股三大指數週三收盤呈現一下二上表現;午後漲幅收窄,滬指翻黑小跌0.15%以近日低作收,為本週首黑。成長股相對抗跌,深市和創業板各漲1.02%和2.14%,脫離盤中高位,同步連三紅。算力晶片與醫藥類股走強,但個股漲少跌多,市場分化加劇。
截至收盤,滬指報3864.18點,跌0.15%,日低在3861.18點;深證成指報12907.83點,漲1.02%;創業板指報3044.69點,漲2.14%。下跌個股逼近3,600檔,反映指數雖穩、但資金更偏好主線題材與龍頭標的。
類股表現上,醫藥商業、賽馬概念、網路電商等類股領漲,中船系、軍工裝備、兵裝重組概念示弱。大消費情緒回暖,海欣食品直線拉升,朱老六、東百集團、國光連鎖、歡樂家、中百集團等衝高表態,帶動相關消費鏈個股活躍。消息面上,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或央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的實施方案》,市場人士解讀為有利於穩定內需預期、修復消費信心。
算力與AI產業鏈續居資金焦點,算力晶片與光通訊方向熱度不減。長光華芯20%漲停,賽微電子、中際旭創漲逾10%,相關個股放量上攻。機器人概念早盤亦有表現,三維天地20%漲停,實達集團、日盈電子等封板,反映資金仍圍繞「AI+先進製造」主線布局。
法人機構指出,根據TrendForce報告,全球大型雲端服務業者正加速自研AI ASIC,預估將帶動2025年Google、亞馬遜雲端科技、Meta、微軟、甲骨文等八大CSP合計資本支出突破4,200億美元。
分析師認為,隨海外雲端巨頭持續擴大AI基礎設施投入,國內算力晶片、光模組、CPO及相關供應鏈中長線景氣有望維持高位,同時在政策托底消費的大環境下,成長題材與穩健內需或將成為年底資金配置的兩大主軸。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