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吳泳銘否認AI泡沫論,阿里三年砸3800億人民幣,Qwen與千問雙線搶灘

2025/11/26 08:11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阿里巴巴(9988.HK)(美股代碼BABA)最新一季營收優於預期之際,執行長吳泳銘在業績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未來三年內「AI泡沫不太存在」,強調行業內不僅最新一代GPU幾乎全數「跑滿」,就連三至五年前的舊一代GPU資源也處於高負載狀態,顯示真實需求遠未見頂。在此判斷下,阿里管理層不排除在已承諾的三年3,8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AI投資之外,再追加資本開支,並坦言以當前客戶需求來看,3,800億元規模「可能偏小」。

吳泳銘指出,阿里目前在AI to B與AI to C兩大方向同步發力。一方面,自研大模型Qwen3-Max在模型智能水準與工具調用能力上已達全球領先水準,驅動雲計算與產業客戶場景落地;另一方面,AI與阿里既有電商、地圖、本地生活等業務生態高度協同,「千問App」有望率先打造成為未來的AI生活入口,基於阿里生態與流量優勢,全力切入AI to C市場,形成從企業端到消費者端的閉環。

在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投入強度與回報問題上,管理層態度偏向「先卡位、後算帳」。阿里強調,將積極投資AI能力與算力基礎設施,會根據客戶訂單與實際需求動態調整投資節奏,但如果需求持續高企,不排除在原定3,800億元之外加碼。市場人士解讀,這番說法一方面回應外界對AI基礎設施「燒錢無底洞」的疑慮,另一方面也顯示阿里有意在中國AI大模型與雲端算力競賽中,鎖定前排席位。

數據顯示,阿里截至9月底(第三季)營收成長5%至人民幣2,478億元(下同),高於市場原先預估的2,452億元,主要受中國電商業務收入成長16%與AI、雲業務放量帶動。不過,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驟降至約209.9億元,反映在本地生活與外賣等高競爭業務上投入加大,且需同時應對京東、拼多多等對手的價格與流量戰。

財務長徐宏表示,第三季是「閃購」業務投入的高點,隨著整體效率改善與規模穩定,預計相關投入將在下一季顯著收縮,未來會依照市場競爭態勢動態調整投資策略,以在成長與盈利之間重新取得平衡。分析師認為,在全球資本市場日益質疑AI超大額投資能否轉化為穩定現金流之際,阿里一方面用優於預期的營收與雲業務表現穩住信心,另一方面透過吳泳銘「未來三年難見AI泡沫」的表態,嘗試重塑投資人對中國AI龍頭長線價值的想像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