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外匯新聞
比特幣11月暴跌36%恐創2022年來最慘單月表現,加密市值失守3兆美元

【財訊快報/陳孟朔】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比特幣11月重挫,21日盤中一度挫跌至80,553美元為4月11日以來的逾七個月新低,較10月初創下的12.6萬美元歷史高位回吐36%,單月累計跌幅約25%,恐寫下自2022年行業崩盤以來最糟糕表現。
以太幣同步遭遇猛烈拋售,一度重挫近9%,跌破2,700美元關口。市值數據顯示,整體加密貨幣市值自4月以來首度跌破3兆美元,情緒指標滑落至「極度恐懼」區間,投資人風險偏好急凍。
市場分析指出,本輪暴跌並非單一利空導致,而是槓桿強制平倉、結構性賣壓與大型持幣者獲利了結多重因素共振。自10月10日首波「清算風暴」以來,當日約190億美元槓桿部位被強制平倉,短時間內蒸發約1.5兆美元市值,之後市場始終未能完全恢復元氣。過去24小時,再有約20億美元槓桿頭寸遭到清算,比特幣永續期貨未平倉合約相較10月峰值940億美元縮水約35%,反映投資人正大幅收縮風險部位,整體流動性隨之惡化。
在槓桿出清之外,現貨與基金層面的被動賣壓同樣雪上加霜。數據顯示,僅週四一天,12檔美國比特幣ETF合計淨流出約9.03億美元,創下自去年產品問世以來第二大單日贖回規模,顯示機構資金並未積極逢低承接。去中心化金融研究機構人士指出,強制清算與ETF結構性拋售疊加,使市場處於極度脆弱狀態,「任何企圖穩定價格的買盤,很快就會遇到來自多個來源的供給壓力」。
籌碼面變化亦加劇市場不安。一個自2011年即持有比特幣的「老牌巨鯨」錢包,自10月底起陸續出貨,累計賣出約13億美元等值比特幣,並於最近一週清空最後持倉。雖然單一帳戶賣壓規模大致相當於ETF市場一日拋售量,但研究機構強調,這凸顯今年以來「老玩家逢高減碼、規模龐大」成為牽動行情的重要主題。在流動性因假期臨近而逐步下滑之際,若投資人持續在假期前削減部位,殘存買盤稀薄,價格波動恐被進一步放大。
資金與情緒的雙重撤退,讓市場對後市看法愈發謹慎。機構指出,加密投資人情緒指標已跌至2022年崩盤以來低點,反映市場充斥被動賣家與恐慌情緒。有投資組合經理直言,「整體情緒極度糟糕,現在還看不出這種被動賣壓會持續多久」。同時,以囤積比特幣聞名的財庫公司Strategy,其企業價值與持幣規模比率(mNAV)已跌至約1.2上方,市場解讀當前比特幣價格正在「試探其痛苦門檻」,連帶壓力也擴散到試圖複製同樣囤幣模式的其他公司,多家企業今年已開始出售部分加密資產,用於回購股票以支撐股價。整體來看,在槓桿出清尚未完全結束、ETF與長線資金尚未明確回流前,加密資產短線恐仍處於高波動與信心修復的拉扯階段。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