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巴爾示警,鬆綁監管恐埋銀行體系風險,將讓危機更難及早發現

2025/11/19 07:49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聯準會(Fed)理事巴爾(Michael Barr)罕見公開對當前放鬆監管風向示警,直言若削弱Fed對銀行體系的監管力度,真正的金融風險可能會在體系內悄然累積,隨時間推移「為下一場危機埋下種子」,凸顯決策層內部在監管路線上存在明顯分歧。

巴爾表示,有效監管依賴三大支柱:可信賴的評級框架、前瞻性的監管機制與足夠且專業的監管人員。他警告,若一方面削減現場審查員的覆蓋範圍,一方面淡化或改寫評級制度,甚至重新定義銀行「不安全且不穩健」操作標準,將讓監管人員難以及早對問題銀行出手,往往等風險爆發後才被迫補救。

與此同時,在銀行業持續要求「鬆綁規則」的壓力下,Fed內部另一路線也加速成形。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鮑曼(Michelle Bowman)近來多次強調,監管應「回到實質金融風險本身」,自她今年稍早上任以來,Fed已推動放寬銀行資本金要求、降低達到「管理良好」評級的門檻,並在監管部門進行人力精簡,被外界視為整體監管環境轉向寬鬆的重要訊號。

Fed近日發布的一份備忘錄,更明確要求監管人員,把資源優先投入於「重大財務風險」,不要過度關注對銀行安全穩健性影響有限的流程或文件瑕疵。備忘錄同時鼓勵監管人員更多依賴州或聯邦其他監管機構的審查結果,只有在認定金融機構內部稽核明顯失能時,才再啟動獨立核查,等於在實務上弱化Fed「親自查帳」的深度與頻率。

不過,就在這份備忘錄發布不久,巴爾隨即在華盛頓發表談話反向補槍,強調在景氣擴張與資產價格偏高時,更需要「明確的保障措施」與「紮實的銀行監管基礎」。他重申,歷史經驗一再顯示,每當經濟繁榮與市場情緒高漲,監管強度往往出現鬆弛,最終在景氣反轉時放大金融體系的脆弱度,「監管的弱化不只關乎單一家銀行,而是整個體系的穩定」。

分析師指出,巴爾與鮑曼在公開場合針鋒相對,反映Fed內部對「穩定壓力測試與資本要求」與「降低合規負擔、放手市場」兩種路線的拉扯加劇。對銀行股與金融市場而言,若鬆綁趨勢持續,短期有利於銀行提升股東報酬與放貸意願,但中長期若風險定價失真、壓力測試門檻下降,未來一旦景氣反轉或利差收斂,體系性風險將更難及早發現與處置,這也是巴爾選擇此時公開按下「風險警報」的關鍵背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