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外匯新聞
幣圈恐慌升溫,比特幣期權押注下探8萬美元

【財訊快報/陳孟朔】比特幣17日盤中跌破9.2萬美元重要關口,觸及91,181.14美元為4月23日以來近七個月新低,意味今年以來逾三成漲幅幾乎全數被抹去。自10月6日一度突破12.6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後,回落28%,短短六週市值蒸發約6,000億美元,延續近期一波自由落體式下挫走勢。
期權市場顯示,針對9萬、8.5萬及8萬美元等下行價位的保護性需求急劇升溫,押注11月底到期看跌期權的名目金額已超過7.4億美元,反映交易員正為比特幣進一步跌向8萬美元一帶提前「買保險」。
市場情緒指標顯示,加密貨幣參與者已陷入「極度恐慌」區間。過去六個月在高位陸續進場的投資人,目前多數深度套牢,既無資金、也缺乏信心在跌勢中加碼攤平,但同時又不願認賠出場,令賣壓在現貨與衍生性商品之間來回傳導,壓力愈滾愈大。
壓力最集中的一環,是今年大舉囤幣、試圖扮演「加密資產財庫」概念的上市公司。儘管Strategy近期再度逆勢掃貨、於一週內追加約8.35億美元比特幣持倉,但不少同業為了守住資產負債表,已面臨被迫出清部位的壓力。
資金收縮也拖累以太幣走弱,後者最新跌至約2,975美元,自10月初以來跌幅擴大至24%,表現明顯遜於比特幣。
宏觀層面來看,年底前聯準會(Fed)利率路徑的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對「AI相關資產是否陷入泡沫」的爭論,正成為遏制風險偏好的兩大逆風。自10月初爆發一輪劇烈清算以來,加密貨幣期貨未平倉合約持續回落,多數代幣槓桿部位明顯去化,部分中小型代幣的期貨倉位甚至腰斬。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幣圈的避險基調,更多是反映全球風險資產的宏觀焦慮,而非單一加密資產結構性出現致命缺陷,但在情緒尚未企穩之前,比特幣測試9萬甚至8萬美元支撐的風險仍然存在。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