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OpenAI燒錢速度為競爭對手14倍,恐至2030年才達損益兩平

2025/11/17 07:44

【財訊快報/陳孟朔】市場流出的財務文件顯示,在生成式AI戰局中,兩家未上市獨角獸OpenAI與Anthropic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財務路徑:Anthropic預計最快在2028年達到收支平衡,OpenAI則要到2030年才有望轉虧為盈。在此之前,OpenAI累計現金消耗恐高達約1,150億美元,約為Anthropic的14倍,凸顯其以「砸錢搶先機」為核心的成長模式。

文件顯示,Anthropic目前估值約1,830億美元,憑藉聊天機器人Claude在程式設計與企業應用場景的表現,成功吸引大量商業客戶,營收成長明顯加速。OpenAI估值則高達5,000億美元,但今年營運虧損預計將占總收入逾四分之三。兩家公司當前現金消耗率大致相近,約相當於營收的七成:OpenAI今年預估實現約130億美元銷售額,同時將消耗約90億美元現金;Anthropic則以約42億美元收入對應近30億美元現金支出。

差異在於未來數年的軌跡。預測顯示,Anthropic計劃於2026年前後將現金消耗率壓低至營收約三分之一,2027年進一步降至約9%;同期OpenAI的現金消耗率仍維持在約57%水準,反映其大規模投資路徑短期內難以放緩。分析師指出,若這一走勢持續,Anthropic在財務上將較早擺脫「燒錢換成長」階段,而OpenAI則須依賴更長時間的外部融資與資本市場支持。

在營運策略上,OpenAI選擇對算力與人才「重押注」:在AI所需晶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上的投入遠超競爭對手,並透過大規模股權激勵綁定頂尖研究人員,但也因此預估未來五年的銷售利潤率將低於Anthropic。Anthropic則採取相對審慎的擴張節奏,讓成本增速與營收成長基本同步,營收結構中約八成來自企業客戶授權與解決方案,同時刻意迴避需要巨量算力、成本高昂的影像與影片生成領域,以降低資本密集度。

業界人士評估,隨著AI基礎設施投資動輒以兆美元計,OpenAI與Anthropic代表兩種典型路線:一種是以規模與技術領先為優先、願意承受長期巨額虧損;另一種則是圍繞企業需求、強調現金流與資本效率。最終哪一種模式勝出,將取決於AI商業化的落地速度、算力成本曲線以及資本市場對長期虧損容忍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2030年前,OpenAI如何在高估值與高燒錢之間維持平衡,將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