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AI估值泡沫疑慮升溫、數據迷霧壓抑降息預期,華爾街風險偏好急降溫

2025/11/17 07:21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政府停擺雖已結束,但經濟數據「斷檔」的後遺症開始在市場發酵。投資人憂心,就業與物價等關鍵數據缺口,恐拖慢甚至干擾Fed後續降息節奏,同步對估值高企的AI與科技權重股重新定價。受多重利空夾擊,那指過去一週曾出現一個月來最重挫跌勢,自10月高位回落約4%,連帶推高企業信貸利差、打擊股債與加密貨幣等風險資產表現。

市場人士指出,停擺43日導致期貨倉位、農作物預估,尤其是就業與通膨數據出現空窗。10月就業報告將缺少失業率,10月通膨數據能否如期發布仍存變數。

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先前已將現況比喻為「在濃霧中開車」,意味在缺乏可靠數據佐證下,決策者傾向「先踩煞車」而非繼續降息。利率期貨顯示,原本幾乎被視為板上釘釘的12月降息1碼,如今機率已降至約46%,對依賴寬鬆金融環境支撐高估值的成長股構成壓力。

估值疑慮在AI與科技股身上表露無遺。最新統計顯示,標普500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已升至22.8倍,遠高於過去10年均值18.8倍,今年以來科技類股漲幅超過2成,在高估值、高漲幅疊加之下,獲利了結壓力陡增。

近期市場寵兒帕蘭提爾(Palantir)與甲骨文(Oracle)11月股價已分別回落約12%及14%,AI龍頭輝達(Nvidia)亦跌約6%。Pathstone投資策略董事總經理Michael McGowan直言,市場在估值與預期兩端都出現泡沫,「健康的懷疑情緒」正在升溫,波動加劇恐延續一段時間。

資金壓力已從股市蔓延至債市與加密貨幣。信用利差過去一週明顯擴大,企業新發公司債需支付較公債更高的風險溢價;甲骨文為籌措AI與雲端基礎建設巨額資本支出,近期大型發債計畫引發市場對其槓桿與財務負擔的憂慮,相關債券價格承壓。黃金與比特幣同樣難逃賣壓,比特幣一度跌破9.6萬美元,回到5月以來低位。

今年以來高舉AI與科技多頭旗幟的部分機構也開始轉趨謹慎,電影《大賣空》本尊且為知名投資人的貝瑞((Michael Burry)宣布關閉旗下Scion Asset Management,並警告大型科技企業大舉砸錢買輝達伺服器卻延長折舊年限,美化盈餘表現,進一步加深市場對「AI泡沫」的疑慮。

在數據缺口與估值壓力交織下,市場目光更聚焦於即將登場的輝達財報(11月19日盤後)。那指14日在部分科技權重股拉抬下驚險翻紅,但投資人普遍認為,從4月低點一路幾乎不回頭的股市漲勢,要想站得住腳,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Fed能按原規劃推進降息,金融環境維持寬鬆;以及AI相關企業交出足以支撐當前高估值的實際獲利與訂單成長。

分析師警告,在這樣的敏感時點,任何來自輝達、AI雲端巨頭或Fed的「負面訊號」,都可能在年底前於高漲幅類股中引發更大規模的獲利了結潮,令市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顛簸前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