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統產業
正德前三季營收創同期高,EPS1.55元,明年散裝船市場走向供需再平衡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正德( 2641 )今(6)日公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17.70億元,年增46.32%,創下同期最高,營業毛利7.21億元,年增27.38%,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95億元,年增8.24%,每股盈餘(EPS)達1.55元。
今年前三季獲利為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因2024年訂購的4艘新造船舶及3艘現有船舶已於2025年陸續交船加入營運,使2025年前三季業績與2024年同期相比大幅突飛猛進。
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7.15億元,年增67.74%,一樣創下同期最佳,營業毛利3.15億元,年增57.2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2億元,每股盈餘(EPS)0.62元;2025年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較第二季成長29.92%,毛利季成長35.67%,營業利益季成長35.23%,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衰退1.59%。
在船舶佈局政策方面,2024年4月董事會決議訂購4艘委託大陸造船廠打造6.35萬噸極限靈便型(Ultramax)散裝貨輪,已於2025年8月上旬全數交付完成,已洽妥租家10年長期租約。2024年11月在大陸廣州船舶交易所標得3艘載重噸各為8.13萬噸卡姆薩型(Kamsarmax)的二手散裝貨輪,已於114年2月全數交付完成。正德於2025年8月董事會決議訂購5艘1.75萬噸多用途(MPP)(雜貨/貨櫃)散裝貨輪(MPP /17,500 DWT),預計自2027年下半年陸續交船。截至9月底,已處分認列2艘售船利益,獲利約260萬美元,正德旗下船隊總數達到21艘,仍採長短租配置模式營運,透過計劃性建造環保節能船隊及持續汰舊換新,強化船舶航行全球的航線的執行能力,加上靈活的租船策略,使其在供需變化中具備高度調整彈性,有望持續穩定擴充規模提升獲利能力。
受到旺季效應,BDI連續在第二季、第三季上漲,時序進入第四季,運價漲勢仍具延續性,主要與美中互徵靠港費影響運力、鐵礦砂需求回穩以及穀物、長程運輸需求增溫等3因素有關。
在歷經數月的貿易摩擦升溫後,在2025年10月底舉行的中美領導人會談(川習會),根據會後聲明,雙方達成的暫時性協議,同意自2025年11月起暫停一年互對港口與船舶靠港費的徵收,對航運業而言,靠港費的暫停徵收有積極明顯正面效果,特別是在航運成本、港口費用與航線安排方面。以中美穀物與煤炭運輸為例,巴拿馬型與海峽型散裝船在中美穀物與鐵礦航線上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在靠港費高漲下,部分中資船隊改走澳洲或東南亞中轉港,平均航程增加5至10天,若雙邊費用暫停,運費壓力可望降低約3%至5%;休戰後,航商可望恢復直航、壓低成本。短期內,中美關係緩和可穩定市場預期,改善船東與貨主對未來航線政策的信心。
雖然國際海事組織(IMO)將全球海運碳稅表決延後至2026年底,但歐盟ETS(碳排放交易制度)仍如期推進持續擴大適用範圍,以及新燃料技術逐步成熟,全球航運產業正邁向一個關鍵轉折點。2026年,被業界視為「環保壓力年」。自2026年起,歐盟ETS(碳排放交易制度)正式納入全航段計算即對航運排放的納管範圍將從「歐盟港進出航程的50%」擴大至100%,這意味著所有往返歐洲的國際航線都將承擔完整碳成本。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船舶能源效率指數(EEXI)與碳強度指標(CII)將進一步收緊,約30%的現役船舶將面臨評級下降風險,可能被迫減速或改裝。
展望2026年,散裝船市場將在多重因素交織下走向「供需再平衡」,一方面,川習會緩解美中貿易緊張,在關稅與貿易達成初步協議,全球經濟在通膨壓力趨緩後逐步復甦重啟成長動能,此外,黑海航線與紅海區域的地緣風險仍可能推高運費波動;另一方面,船舶環保法規要求全面升級,船舶被迫減速或改裝,老齡船報廢速度加快。航運業者面臨的挑戰,不僅是需求變化,更是合規成本與運力調整的控制能力。正德可望憑藉著新船大幅增加,淘汰舊船擴大規模策略,更具競爭力,使獲利逐年成長。
相關新聞
-
2025/11/6 16:51
統一第三季EPS 1.06元,前三季EPS 2.93元
-
2025/11/6 16:40
鈺齊-KY10月營收回溫,H1擬每股配息2元,全年營收成長趨勢不變
-
2025/11/6 16:31
家用空調買氣弱+費用增加,上洋Q3獲利年減三成,前三季EPS 7.81元
-
2025/11/6 16:29
光隆Q3 EPS 1.4元,獲利年增51%,Q4成衣接單率超過100%,貢獻度放大
-
2025/11/6 15:51
巧新前三季每股盈餘1.47元,半導體明年貢獻營收,盼重回成長軌道
-
2025/11/6 15:32
氣立Q3轉盈,感測器與仿生手可望為新成長動能
-
2025/11/6 15:04
精確10月營收首破7億元創高,Q4旺季業績可望持續成長
-
2025/11/6 14:54
東陽10月營收創近半年新高,旺季到來推進科工及七股建廠
-
2025/11/6 14:45
美國東方食品熱銷,大成德州Amy Food食品加工廠今年二期擴建
-
2025/11/6 11:36
鄉林加快北市中山區都更腳步,未來送件節奏維持每年2至4案
-
2025/11/6 10:39
全家前三季本業穩健,EPS 5.51元,福比二廠年底稼動產能增五成
-
2025/11/6 09:55
中菲行10月營收23.41億元,年減14.8%,匯率影響抵銷貨運量成長動能
-
2025/11/6 09:15
卓越前三季每股賺4.36元,估Q4持平去年同期,雙引擎帶動明年成長
-
2025/11/6 07:04
平和環保-創前三季EPS 3.16元,預期新客戶貢獻可望穩定成長
-
2025/11/6 07:01
三福化10月營收4.27億元,月增3.35%,面板需求低迷,Q4營收恐不如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