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其他
川普上任一年美股失去領先優勢,歐、中、加股市全面反超

【財訊快報/陳孟朔】過去一年,市場原先押注「川普重返白宮=美股大贏家」的劇本並未上演。自川普去年11月勝選至今,以美元計價的中國、歐洲及加拿大主要股指表現均優於標普500指數;MSCI除美指數相對華爾街的領先幅度更創2009年來最大,顯示全球資金正從「防守美股波動」轉向「尋找估值更佳的非美標的」。
這一輪逆轉最初源於對川普關稅與行政命令密集出台的風險對沖,投資人為分散美股受政策衝擊的單一部位,先是提高對中國與歐洲股市的配置,後續則因估值落差與殖利率回落,進一步將非美市場視為標普的長線替代品。高盛分析師Peter Oppenheimer與美銀(美國銀行)的Michael Hartnett早在2024年便提示「向美國以外看」,當前的市場表現證實了這一輪資金的前瞻布局。
亞洲是這波超車行情的最大亮點。受惠於AI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台積電( 2330 )、三星電子、東京威力科創等晶片製造、代工與設備龍頭帶動區內股市同步走強,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過去一年勁漲約55%,成為區域最具吸引力的AI投資市場。市場人士指出,若年底出現技術性回吐,更多是動能走勢的鎖利,而非基本面的惡化;後續能否延長漲勢,將取決於AI資本支出能否續強到2026年,以及川普在對歐、對中貿易上是否維持談判式而非全面衝突式的路線。
歐洲表現則明顯好於年初預期。一方面,通膨已被壓回目標區附近,歐洲央行利率降至2%,遠低於美國,使得歐股估值具相對吸引力;另一方面,德國與多個歐盟成員國推進國防、能源轉型與基建支出,為工業、金融與公用事業類股提供中期成長能見度。更關鍵的是,部分歐洲企業透過與川普政府進行產業或企業層級的直接談判,換取關稅延後或調整,成功把政策衝擊控制在可管理範圍內。
加拿大股市也出現十年少見的「跑贏美股」局面。自大選後以來,S&P/TSX綜合指數上漲約23%,有望自2010年來首次在上漲週期中壓過美股。資產管理業者指出,加拿大企業的盈利成長性並不遜於美國龍頭,但估值僅約標普的三分之二,資金在利率高檔、估值分化加劇的環境下,自然傾向往「價格較美、成長不差」的市場挪移。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