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中國傳AI晶片去外資化,輝達重奪市占夢碎,本土供應鏈成最大受益者

2025/11/6 08:07

【財訊快報/陳孟朔】中媒引述市場人士透露,中國監管部門已下達指導意見,凡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的新建或在建數據中心專案,AI運算加速器僅能採用國產晶片。消息指出,完工率不足30%的專案須拆除已安裝的外國晶片或取消採購;進度已至後期的個案則將逐一審查。該規範目前是否全面適用於全國、抑或僅限部分省份,尚未明朗,但對產業鏈的結構性影響已迅速發酵。

市場人士表示,政策邏輯是「關鍵基礎設施去風險」與「自主可控」雙軌並進。即便中美貿易摩擦出現階段性降溫,北京仍加速將外國高階AI硬體排除於關鍵算力樞紐之外,以降低對外部供應的制裁風險與軟硬體依賴度。對雲端與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供應商而言,國資專案的採購規則一旦落地,未來招標評分與驗收將更強調國產化比重與軟體生態適配度,採購決策結構勢必重寫。

市場人士表示,對國際供應商的衝擊直指輝達、超微與英特爾在中國的數據中心加速器版圖。先前市場曾寄望「降規版」加速器可保留一定市占,如今在國資導向約束下,外資硬體的存量換新與增量導入難度大增;中長線看,來自中國的資料中心收入占比恐下修,需求轉而尋求本土替代。這也與美方最新對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相互呼應,雙邊政策疊加使外資高端GPU在中國的商業可行性進一步受限。

中國本土陣營料成最大受益者,華為昇騰、生態夥伴以及部分GPU/AI加速器初創有望獲取更高的專案轉換率與定價權。配套鏈條如主機板、網卡、高速互連、散熱與機櫃亦將跟隨國產化節奏升溫。不過短期挑戰不容忽視,與國際頂尖方案相比,在軟體框架、生態遷移、工具鏈與開發者社群上仍需時間追趕,專案交付進度、效能密度與全棧整合將成為落地關鍵考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