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對美關稅「免疫」,歐企Q3財報展現抗壓性,明年EPS拚雙位數成長

2025/11/3 15:43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歐洲企業(歐企)發表的第三季財報顯示「以價值鏈重配置對沖關稅衝擊」成效初現,受關稅影響最深的一籃子歐股在10月明顯跑贏大盤,單月漲幅約為道瓊歐洲600指數的兩倍、為本土內需股的三倍;市場共識同步上修2026年前景,現普遍預期道瓊歐洲600成分企業2026年每股盈餘(EPS)可望成長約12%。

分析師表示,支撐動能來自「美洲需求韌性+成本再造」。從高端消費到醫藥民生,多家歐企將財測上修歸因於北美銷售增長與產品組合升級:精品龍頭在美洲銷售雙位數擴張;消費品巨頭靠個人清潔與高毛利養護品拉動量價;醫美與皮膚護理廠商亦因美國市場暢旺調高全年指引。企業端則以「減費增效+供應鏈轉位」對沖關稅與能源成本壓力,避免轉嫁價格引發品牌流失。

關稅問題上,即使美方對歐盟商品加徵約15%、對英國約10%、對瑞士約39%的關稅,外加鋼鐵等行業性加徵,歐企仍透過三招消化衝擊:一是產能與報關節點東移或在美落地,提高關鍵零組件當地化占比;二是聚焦高毛利線別,以產品升級抵銷單位稅負;三是以數位化與AI導入提升營運效率,縮短換線與交付週期、壓低間接成本。多家跨國製藥並以長約投資承諾換取政策穩定性,降低部門關稅不確定。

分析師指出,先前因關稅議題布局保守的資金出現回補,相關企業在法說會上對關稅著墨度下降,顯示議題敏感度邊際鈍化。外需導向的精品消費、工業自動化與醫療保健族群相對強勢,反映「美國消費韌性+歐企成本控管」的組合拳正在帶動獲利彈性。

有市場人士提到,展望明年,歐美獲利成長差距有望收斂。若美國需求維持平穩、關稅框架未顯著惡化,加上歐企持續執行產能轉置與在地化策略,歐股的每股盈餘成長可望維持雙位數節奏。風險在於關稅範圍與稅率再上調、能源價格二次上行、或美國醫療與消費監管收緊導致價格壓力回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