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中華
中國十五五規劃剔除新能源車補貼,產業轉向市場驅動、洗牌加速在即
2025/10/30 11:28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中國十五五(2026-2030五年)規劃未再將新能源車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釋出「補貼將淡出」的明確訊號。政策意涵是產業被視為成熟領域,資源將轉向其他關鍵科技,由市場機制決定誰能存活。當局此前已在2022年底終止全國性購車補貼,購置稅減免也預計至2027年逐步退出,產業進入「去扶持、重競爭」新階段。
在中國內需放緩與產能偏高的結構下,廣泛補貼退場有助抑制以「達標衝量」為導向的投資衝動。有研究機構統計,在中國運營的169家車企中有93家的市占率低於0.1%,顯示尾部品牌眾多、分散度高。政策導向轉為更具針對性的質量與創新要求,抑制低品質產品擴張,預期將加速兼併整合與出清。
與此同時,分析師指出,對龍頭與新勢力的分化將擴大;比亞迪等憑藉垂直整合與成本優勢可維持規模經濟;零跑透過供應鏈強化拉低整車成本;小米與華為智選車聯盟則以品牌號召與智駕/座艙體驗切入高附加價值區隔。未來「成本效率+智能化能力」將成為勝出組合,而單靠價格戰的純量增長將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出口持續攀升,產業鏈在電池與關鍵零件已具全球競爭力。補貼淡出並不意味產業失寵,而是將以市場化方式檢驗競爭力;同時,資源更多投向尚未領先的戰略科技,有助回應外部貿易與安全博弈。對海外市場而言,中國車企更需以技術、品質與服務取勝,以緩解產能與貿易摩擦的衝突點。
分析師指出,短期價格競爭與利潤壓力仍在,但中長期利多創新與高性價比機型擴散;電池材料、電驅與高算力域控等上游與核心零組件的研發投入將更受重視。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