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財經

全球掃金狂潮,美國儲備居首、中印扛盤,ETF與零售買氣三線齊發

2025/10/29 09:20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雖然金價自峰頂回落,但全球「掃金」熱度不減,從中國與印度到新加坡、美國與日本,央行、機構與散戶三線齊發推升金價。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 WGC)公布最新最新統計顯示,8月央行黃金儲備淨增19噸,月增動能較7月放大約73%;其中,哈薩克(Kazakhstan)國家銀行買盤領先,保加利亞(Bulgaria)與薩爾瓦多(El Salvador)加入增持行列。今年以來波蘭央行為最大買家;中國人民銀行(人行)8月再增2噸、已連續10個月加倉。以儲備規模計,美國約8,133噸居全球第一,其後依序為德國約3,350噸、義大利2,451噸、法國2,437噸,中國約2,300噸列第五,印度與日本約879與845噸居前十。

市場人士指出,韓國央行12年未加碼後釋出可能重啟購金訊號,將以「中長期角度」評估時點與規模,目前官方儲備約104噸;先前之所以按兵不動,除外匯儲備規模與資產報酬權衡外,亦因2011至2013年累計購入約90噸後,金價曾在2015年回落至每盎司約1,100美元,直至2020年才收復成本。分析師認為,若韓國央行轉趨積極,將為亞洲央行買盤再添變數。

台灣方面,央行總裁楊金龍(Yang Chin-long)表示,今年尚未增持,但在外匯存底充裕時不排除進場;目前官方持有黃金約424噸、全球排名第15,市值估逾新台幣1.8兆。

實體需求同樣火熱!印度排燈節(Diwali)期間,民眾在5天內掃金約7,000億至1兆盧比,首日購買量逾40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估算,印度家庭持有黃金財富約3.8兆美元、約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8.8%,財富效應推升配置意願。

資金面上,印度共同基金協會(Association of Mutual Funds in India, AMFI)數據顯示,9月黃金ETF資金年增近6倍至836.3億盧比;中國上半年金銀珠寶零售額達1,948億元人民幣、年增11%,創統計以來單半年新高,顯示內需買盤延續。

新加坡經銷商BullionStar副總裁沃登(Pete Walden)指出,上週金價大跌時出現歷史最繁忙交易日,「開門前就大排長龍、買盤遠多於賣盤」。

美國Money Metals Exchange執行長格里森(Stefan Gleason)表示,逢低承接熱度超預期。

相關新聞